第27章 天塌了,朱允熥被封为吴王了!(1 / 1)

加入書籤

“新型白糖?”闻言,陈南宾脸色顿了顿,他虽然并非很富裕,但能居住在京城中有一座宅院,还是有着些许财产的,白糖这东西,他自然吃过。

而现如今的白糖,确实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觉。

思索间,陈南宾也接过了朱允熥递过来的新型白糖制作方法,他仔细阅读了一番后,道:

“你确定,这么做出来的白糖,能比原本的白糖更好?”

“同时,制作成本更低?”

陈南宾心中不由得震动,若是朱允熥这法子真的成功的话,那将代表着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涌来啊。

这堪称一本万利的买卖。

而有了钱,才能招兵买马啊,这年头谁不喜欢钱?当官的贪污为的是什么,不就是为的钱么?

“学生确定。”朱允熥给出肯定的答复,他这新型白糖的制作方法,是绝对没有问题的。

“好好好,你我好好商量一下,这是大事,甚至比其他事情都重要。”

陈南宾脸上露出了正色,新型白糖制造成功,确实是一等一的大事,其代表着的可太多了,要知道当今大明朝可是也很缺钱啊。

朱允熥发现,有些事情还真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能解决的了的,比如这制造白糖的事情,现在有了陈南宾的帮助,确实节省力气了很多。

“甘蔗,必须要从福建、广东、浙江地区调遣?”

陈南宾和朱允熥对坐于案侧,然后他又吩咐自己的妻子去泡一壶茶过来,他今日要和朱允熥好好研究研究这件事情,方才的疲惫也一扫而空。

“只能从这三地调派,不然的话新型白糖的甜度、口感,未必能比得上原本的白糖。”

现如今的大明朝,也唯有这三地的甘蔗最为优质。

福建的福州、泉州等地的‘竹蔗’,其糖分含量高,适合精制白糖,要知道这些甘蔗可是通过官府‘岁贡’制度强制征购的,每年定额输送至南京光禄寺。

广东珠江三角洲的‘黑皮蔗’,由市舶司专船沿漕运北送,途中以湿沙包裹保鲜。

浙江的温州、台州等地的‘青皮蔗’,虽糖分略低但汁液清澈,适合混合提纯。

这三地的甘蔗,朱允熥认为是现如今最好的甘蔗了,使用它们制造出来的白糖,才能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,胜过原本的甘蔗。

“这件事情,倒是也并不难,只要能出的够价钱就可以了,此三地盛产的甘蔗乃上等品质,虽然每年都需要向皇室进贡,但依旧有大量的甘蔗根本采不完,若是能出的够价钱,这三地的官员们也是能派人来送到京城中来的。”

陈南宾若有所思道。

至于路线,陈南宾已经想好了,可以单独设置一条条专线,福建甘蔗走‘闽江、大运河’水道,沿途设‘糖闸’十二处,严禁民间船只靠近。

广东蔗船挂‘御用糖料’黄旗,五城兵马司派兵护送。

浙江采用陆运...

不过,这些还是需要请示陛下的,朝廷不同意这件事情,就无法运输过来。

陛下自然是同意,他没有担心这个问题,毕竟这可以给大明朝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。

然后就是在京城内的部署了。

制造白糖这件事情,可不仅仅是说把甘蔗运输到京城内,就完事了,具体还需要打造蔗汁坊、糖晶坊、储糖库。

蔗汁坊,顾名思义。

就是用来榨甘蔗汁的。

而蔗汁坊,也需要作为白糖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场所。

“选址需兼顾原料运输与生产便利,不然的话,运输比较麻烦。”

陈南宾道,然后他回到屋子里,拿出来了一张图纸,这是京城内的地图,不过只是大致地图,官员们的地图自然不可能那么详细。

随即他拿出来笔,圈了两个地方。

“南京城内,两处蔗汁坊,我觉得应该分别位于秦淮河码头与皇城西华门外。”

“秦淮河码头坊便于接收通过漕运送达的福建广东甘蔗,西华门外坊则方便提供最新鲜的蔗汁。”

陈南宾将自己的想法说出,闻言朱允熥点了点头,这么安排的话确实合理。

“然后就是坊内的布局问题了...”

朱允熥忽然皱起眉头来,他觉得可能以现在身上的钱,根本不够啊。

蔗汁坊内,同样需要诸多区域的,现在是制造白糖初期,那么坊内,布局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就可以了,前区设甘蔗堆场,地面铺设青石板以防潮,四周栽种香樟驱虫;中区为压榨区,安置十座双辊石碾,每座需两名壮丁操作,以牛力牵引;后区为澄清区,排列五十口大陶缸,每缸可容蔗汁百斤,缸底铺设细沙过滤层。

可虽然仅仅是三个区,但也需要不菲的钱财才能打造出来。

可现在朱元璋已经不让他向权贵们索要钱财了。

“殿下可是在思索,制造这些区域,所需要的钱?”

陈南宾见朱允熥皱起眉头,不禁问道。

闻言,朱允熥立刻点了点头。

“钱这东西,暂且不谈,因为就算没钱,难道这新型白糖就不制造了吗?你我先商议好具体的流程,商议妥当了再想办法去弄钱,车到山前必有路,总会有办法的。”

老师就是老师。

陈南宾的这一番话,确确实实打开了朱允熥的心思,确实啊,就算没钱,难道白糖这件事情就不继续了吗?

打造这些工坊所需要的钱,可根本无法和打造王府相比,更无法和参加夺嫡之争需要付出的大量钱财相比。

朱允熥随即不再想这些乱八七糟的东西,继续和陈南宾商议起来。

“榨甘蔗的时候,辰时就需要开始压榨,未时必须完成沉淀;同时榨出的蔗汁需经三道工序过滤,先过棕榈粗筛,再过细麻中筛,最后用丝绢精筛;澄清时加入太湖牡蛎灰,以木棍顺时针搅拌百次,静置一夜后取中层清汁。”

“每日需三十名匠人协作。其中榨工二十人,滤工五人,监工五人,负责记录每批蔗汁的成色与重量。酉时收工前,需将蔗汁装入特制铜壶,加盖火漆封印,由侍卫护送转运至糖晶坊。”

说道糖晶坊这里,陈南宾由于已经看完了朱允熥的新型白糖制造方法,也清楚了糖晶坊到底是来做什么的,随即扫视着面前的地图,画了一个区域。

“殿下觉得,这地方怎么样?”

朱允熥随之看向地图,发现陈南宾所化的区域,乃是玄武湖。

把糖晶坊建设在这里?

看起来倒是挺不错的。

糖晶坊建设于玄武湖北岸,正好可以取湖水清澈之意。

“那就选择在这里吧。”

“老师就按照这个要求,打造糖晶坊即可,建筑形制采用双层砖墙隔热,屋顶开有可调节的气窗;坊内分设五大区域,分别是熬煮区、脱色区、结晶区、分蜜区和干燥区。”

在朱允熥看来,这糖晶坊内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。

五大区域中,熬煮区需要置十二口紫铜大锅,按照这样估算的话,每锅至少可以容蔗汁五十斤,同时灶台设计的独特一些,前灶猛火,后灶文火,匠人们可以时刻观察糖浆状态,以特制铜勺测试浓稠度。

当糖浆能拉出细丝时,立即转入脱色工序。

最后是储糖库,这个地方倒是很好选择,随意找一个四通八达的,方便周围来往的区域就可以了。

两人商议的差不多后,天都已经快要黑了,朱允熥也就准备回去了。

回去的路上,朱允熥不禁在想。

自己要不要,趁这个时候,再设计一个销售模式,让这白糖售卖的速度更快些?

这就是后世的一种销售手段了,先把产品定位,再进行品牌塑造。

新型白糖,势必成为顶级奢侈品。

那么就可以建立一定的高端形象。

产品线分为三级:

御贡级:雪晶白糖,仅供皇帝与宗庙祭祀使用,包装采用掐丝珐琅罐,罐底镌刻洪武年款。

天字级:玉露白糖,面向王公大臣,青花瓷罐封装,每罐附内府造办处认证黄绫。

地字级:凝脂白糖,供应富商巨贾,红木盒装,盒面烫金‘内造’字样。

而朱允熥,可不是就直接准备放弃百姓层次了,他的想法是百姓们也能吃到这种白糖,但包装方面可以使用最普通最普通的,然而用料并非使用的那么好。

其实,对于百姓而言能吃到这种白糖已经很不错了,若是说非要让百姓和贵族们品尝到一个层次的白糖,那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“渠道、饥饿营销,也该在这个时代出现了。”

朱允熥准备,把这群狗大户们往死里整,这个时代最有钱的是哪一类人?

不是商贩。

也不是富豪。

而是门阀大族们,他们有的自从宋朝就已经存在了,家族中的积蓄多的吓人,那么赚钱自然而然要从这群人手中赚了。

具体的想法也很简单。

只需要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就可以了。

在京三品以上官员,凭牙牌每月限购三斤各地藩王府邸,按亲王岁禄比例配给六大商帮,所谓的六大商帮,在这个时代,其实就是晋、徽、浙、粤、闽、陕六大商帮,然后让他们每年竞标区域经销权,再故意制造供给缺口,如每逢朔望日才开放申购,引发抢购风潮。

至于其他手段,朱允熥就不准备用了,毕竟这些白糖他还准备也让百姓们使用呢。

最关键的,其实也就是包装了。

给大户们的白糖,包装弄得上档次一些,自然而然他们为了面子就会疯狂购买了,毕竟他们有钱;而给普通百姓们的白糖包装就差一些,他们就不在乎什么档次不档次,更不会在乎面子,只要这白糖好吃就可以了。

等朱允熥回到东宫的时候,见很多烛火已经熄灭了。

他不禁脸色微冷。

好啊。

往常,这东宫的烛火可是不会这么早熄灭的。

对于皇宫而言,各个地方灯火通明是必须的,毕竟皇室又不缺钱。

可为何今日这么早就熄灭了?

不就是觉得自己回来晚了,故意的么?

让他看不清路,恨不得天黑他直接摔死?

估计就是吕氏令人这么做的。

自己这个后妈,看起来贤惠,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好人!

毕竟,自己现在可是和吕氏的儿子争夺皇太孙的位置,吕氏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恨死他了吧?

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,朱允熥躺在床榻上,缓缓睡去。

第二日。

奉天殿。

朝会。

朱允熥本来以为,今日不会有什么大事情,可谁知随着各种事情商议处理完毕后,鸿胪寺卿忽然宣读圣旨。

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:”

“朕膺天命,统御万方,夙夜孜孜,惟念祖宗创业之艰,子孙守成之重。皇太子标,孝友仁厚,克承大统,然天不假年,中道崩殂,朕心恸悼,每思及此,怆然涕下;皇孙允熥,乃太子嫡嗣,常氏所出,少而聪颖,长而端谨。孝悌出于天性,文武兼于一身。昔朕尝观其言行,谦恭有礼,勤学不倦,尤通经史,兼明韬略,实乃宗室之英,社稷之器。”

“今特册封允熥为吴王,锡之金册,授以宝印。封地江南,建藩杭州。杭州古称吴越,襟江带海,民物阜丰,实乃东南形胜之地。朕以尔年少有为,当体朕心,抚绥黎庶,屏藩王室。赐尔吴王府第,规制如亲王例。设长史、护卫、典仪等官,悉依祖制。岁禄万石,缎百匹,金银器皿、车马仪仗,皆从优厚。尔其恪守祖训,勤修德业。敬天法祖,亲贤爱民。毋骄毋纵,克勤克俭。文武之道,张弛有度;刑赏之权,务存宽厚。江南财赋,国之根本,尔当悉心经理,以副朕望。”

“内外臣工,宜共辅弼。浙江布政使司、都指挥使司以下官员,凡吴王教令,当凛遵施行,不得怠慢。如有奸邪欺罔,离间宗亲者,朕必严惩不贷於戏!尔尚慎乃职,永保富贵。朕之子孙,当同心同德,共扶社稷。钦哉!”

圣旨以黄绢誊写,钤‘皇帝之宝’,大理寺卿高声朗读,文武百官和藩王还有朱允炆、朱允熥,别管这个时候有什么想法,纷纷跪下听旨。

这个时候,整个奉天殿都寂静了下来。

朱允熥太意外了。

不是皇爷爷朱元璋,准备推迟封自己为吴王的时间吗?

所以才特意让他自己想办法花钱修建吴王府。

怎么,今日就在朝会上宣布了?

这不对劲啊!

难道说,是他误会皇爷爷了,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?

朱允熥并没有多想,他和文武百官一同起身。

这个时候,奉天殿内寂静无声,很多官员脸色哗然大变,怎么朱允熥忽然被封为吴王了?

天啊!

这代表着什么,他们太清楚了。

朱允熥是正了八经的皇家嫡系,其父朱标、其母常氏的出身,都代表着朱允熥的法统地位,封其为吴王,就是在强到朱允熥的地位。

而封地选择杭州的政治意义,则是杭州是江南经济中心,暗示朱元璋对其寄予厚望,同时制衡其他藩王。

朱允炆此时更加心绪复杂,他感觉天都塌了,怎么皇爷爷突然封朱允熥为吴王了?皇爷爷这是要做什么?

朱允熥作为朱标嫡次子,若封吴王,掌管江南富庶之地,这意味着皇爷爷可能有意平衡皇位继承体系,防止自己独大,甚至可能已经偏袒朱允熥,想立其为皇太孙了。

是祖父对自己的信任产生动摇了吗?

还是朱允熥母族为常遇春家族,政治资本太过于雄厚了?

除了朱允炆外,背后支持朱允炆的文官们,此时更是一个个心绪激荡。

陛下,这是准备立朱允熥为皇太孙了吗?不然的话为何要封其为吴王?

至于秦王、晋王、燕王等人,脸色更是无比的阴沉。

真的若是让朱允熥继续这么下去,那么这皇储的位置可能真的被他小子给夺走了。

不行。

绝对不能让朱允熥在这样得意下去了。

既然已经选择进入到这夺嫡之战中,就不能在留手了,必须要全力出手,这条路没有任何的后退可言,更没有所谓的中途退出!

朝会,很快就结束了。

朱允熥这边,有些莫名其妙,他不知道为何皇爷爷突然就决定给自己封吴王了,他本来准备是去乾清宫问问皇爷爷朱元璋的,可却见到内侍官脚步匆匆而来。

原来,这内侍官是来教导他礼仪的。

大明朝封王可不是仅仅一封诏书就完事了,后续还有着诸多流程,而礼仪至上的这个时代,这些流程是必须要走的。

而他这里,还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流程。

因为正常而言,是先确定封王,然后再让他走流程的,可现在是朱元璋直接在奉天殿上下达圣旨了,然后在走流程,这就相当于补一个封王大典。

具体流程分为三步。

首先是告庙祭祖。

大典前一日,朱元璋遣太常寺卿携礼部官员赴太庙,以少牢之礼祭告列祖列宗,太常寺卿宣读祝文,禀明册封朱允熥为吴王之事,祈求祖宗庇佑,祭毕,将祝文焚化,以示上达天听。

第二步,奉天殿受册。

大典当日,奉天殿内外陈设亲王卤簿,文武百官按品级列班。朱允熥着亲王冕服,于殿外候旨,鸿胪寺官高唱礼制,引朱允熥入殿,行四拜礼。礼部尚书捧金册,掌印太监捧宝印,跪呈御前,朱元璋亲授册宝,朱允熥双手接过,再行三跪九叩大礼,谢恩称臣。

今天,朱允熥就根本没有行三跪九叩大礼。

第三步,赐宴百官

礼成后,朱元璋于奉天殿设宴,款待宗室与文武重臣。宴席间,光禄寺进御酒,教坊司奏雅乐,朱允熥坐于亲王席首,接受群臣贺拜。朱元璋当众赐吴王府属官名单,并谕令工部即刻营建吴王府。

这基本上也就是整个流程了。

到这里,朱允熥终于发现,哪里不对劲了。

怪不得,皇爷爷朱元璋忽然封自己为吴王了。

若是等流程都走完了,那自己在京城内的吴王府还没有打造完成,这岂不是成为一个笑话了?

要知道皇爷爷朱元璋,可是不会让皇室和朝廷出这份钱的,也不允许自己向淮西军官们索要,那么这份钱就必须自己去赚。

自己若是真的在走完流程后,依旧无法有钱修建吴王府的话,那无疑对于他是一个重大的打击。

其实,这就是皇爷爷在考验自己的另外一个能力,那就是对于财政方面的能力。

自己能不能挣到足够的钱,也是能力的一种,而历朝历代对于财政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。

“若是这样的话,那么白糖的事情,则需要加快了...”

朱允熥心中思索,随即他就和内侍官一起回到了东宫的东配殿,他还需要拿出来一部分时间,来学习一下具体的礼仪。

而另外一边。

朱允炆回到文华殿后,立刻就失去了那副敦厚善良的模样,整个人眼睛都红了,疯狂的抓着自己的头发,看着面前的黄子澄和齐泰,不甘的吼道:

“朱允熥被封为吴王了!皇爷爷给他封王了!而且封的还是吴王!”

“这皇太孙的位置,我是根本没有指望了,哈哈哈,为什么,为什么朱允熥非要站出来和我争夺这皇太孙的位置,这位置本来就该是我的,我的!他非要站出来争!”

“为什么,皇爷爷把吴王封给了他!以朱允熥的性格,他若是未来成为皇帝,必然会杀我!”

原本黄子澄和齐泰两人正在这里商讨文学方面的事情呢,也顺便在琢磨下一步该如何对付朱允熥,可忽然就见到朱允炆冲了进来,一顿乱吼,这可给他们吓坏了。

不过。

很快他们脸色就凝重了起来。

他们没有听错吧,什么情况?

陛下把吴王这个位置,封给了朱允熥?

夭寿了!

要知道,吴王之位就是陛下当年的王号啊,陛下把这个位置封给朱允熥,岂不是意味着他更看好朱允熥?该不会陛下真的决定把皇储位置交给朱允熥吧?

“殿下,别急,事情还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