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余甘子做果脯(1 / 1)

加入書籤

三人扛着山药下山,这一路走的异常的艰难。

苏魂的那份山药,最后也落到了张遥身上,他用相机支架当做扁担,一边挂十多斤,一直扛着下山。

张遥和阿步一人拿着三十多斤山药,一路走走停停,他们刚回到村子,天就完全黑了下来。

他们刚走进家门口,奶奶就跑了出来,责备道:“哎呦喂,大早出门,这个点才回来,我还以为你们被山上的老虎叼走了。”

张遥放下手中的东西,解释道:“我们挖山药,耽搁了点时间,所以回来晚了。”

“带着女娃儿跑山克,你咋想的哦?”奶奶说着便把目光转向了苏魂,“看把人家女娃儿都累成啥样子了,饿了吧?快点洗洗手吃饭。”

奶奶见苏魂出了许多汗,说着就把她带到了浴室,给她拿了块新毛巾,让她用热水洗手洗脸。

苏魂收拾好之后,张遥和阿步也随意收拾了一下,回到客厅时,奶奶已经摆好了饭菜。

“饭菜一直放锅里热着,就等着你们回来,我从下午等到了天黑你们也不回来,还好我刚才热了一遍,不然你们就得吃冷饭了。”

奶奶一边说着,一边给三人盛饭,盛出来的饭还率先给了苏魂。

“谢谢阿奶。”

苏魂很客气的接过了奶奶递过来的饭,慢悠悠的吃了起来,虽然她此刻已经很饿了,但还是感觉有些拘束。

她虽然和张遥阿步一起吃过饭,但有奶奶在,她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
张遥见她不好意思夹菜,便给她夹了一些腊肉,“不用这么拘束,就和在自己家一样,想吃什么就夹什么,饭不够就说。”

奶奶不在身边之后,苏魂也慢慢的放松了下来,开始自己夹菜。

吃过晚饭之后,张遥阿步和苏魂把山药都摆放在了院子里,准备平分这些山药。

六十多斤山药在地面上铺开后,大大小小铺了一片,看上去就非常壮观,谁能想到这只是一棵而已。

李阳从南洛村把松茸拉回来后,正好也来到了张遥家,看到了铺在地面上的山药。

他拿起最大的一节,忍不住感叹道:“好粗壮的山药,比我的胳膊还要粗一些,这么多山药,你们挖了多少棵啊?”

阿步比了一个一的手势,“这就一棵而已。”

“一棵?一颗山药能挖出来这么多?”

李阳显然不相信,一般的山药也就四五斤而已,更大一点也就十几斤左右。

可这一堆看上去起码有五六十斤,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五六十斤的山药长什么样。

“你不信?”

“我不信。”

李阳坚定的摇了摇头。

何况这一堆山药大大小小,零零散散,哪里像同一棵山药的模样。

然而阿步二话不说,他在地上拼凑了起来,试图恢复山药的原样。

几分钟之后,他果然恢复了山药原来的样子:一根从细到粗的主干部分,到底部之后几十根比较小的山药,像手掌张开一样分叉生长。

“呐,这就是他原来的样子。”

“这,还真是一颗,我以前见到的山药都只有一根,这个造型的还是第一次见呢。”

李阳震惊之余,也相信了这只是一棵山药,一颗巨大无比的山药。

这个时候张遥走了出来,然后问道:“知道你看到过的山药,为什么只有一根吗?”

“为什么?”

李阳一脸疑问,他用求知的眼神看向了张遥。

张遥立刻解释道:“因为你见到的那些山药,年份都不足,生长的年份越久,他长得就越大,长大之后它就需要吸取更多的养分,自然就需要分散生长了。”

李阳听后认可的点了点头,“这么说也有道理,不过想要碰到年份久的也不容易呀。”

阿步接过了话茬,“我们这附近的大山里很多地方都没有人去过,平时想吃点山药,田间地头就能挖得到,如果往没人去的山里面走,年份久的山药应该也不少。”

张遥随之也点了点头,“那肯定的,别说我们附近了,这附近方圆几百公里,多的是人烟稀少的地方,有些地方几年也未必有人去一次。”

说到这里,张遥意识到这山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。

何况这还是纯野生山药,不仅比种植的健康,也要比种植的好吃的多。

只可惜现在网店刚开通,卖什么都很难卖出去。

张遥把山药分成了三份,每一份20斤,张遥、阿步、苏魂,每家分一份。

咱要把自己家的20斤,又分出了10斤,准备一份给了李野,让他们炖着吃。

张遥虽然只留下了10斤,但他和阿奶实际上也吃不了多少,这10斤还不知道要吃多久才能吃完。

原本苏魂因为以后可能每天的午饭会在张遥家吃,所以还想留下一些,但最终被张遥给拒绝了。

张遥让她把这20斤山药带回家,然后从家里带一些其他菜过来,她才同意把20斤山药全拿回家。

苏魂看着天已经黑下来许久了,拿上山药,还拿了一些地瓜泡,便匆匆骑着小电驴回家去了。

分完山药,送走苏魂,然后把当天的松茸装箱,一切都结束之后,张遥、阿步和李阳又回到了办公室里。

阿步和李阳依旧是打游戏,看电影,张遥则准备把今天拍的素材上传到电脑上,顺便做一些剪辑。

不过他坐下来之后,第一时间打开了电商平台的后台,一打开他就发现了有十几条订单消息。

他从站外引流果然有了一点效果,让他今天成功卖出去了20多单。

客户下单的都是三斤装的山货。

张遥售卖的山货里除了三斤装,就是二斤装和一斤装,而三斤装就是最重的重量类别了。

因为野香菇,木耳和白参晒干之后缩水严重,有些甚至要八九斤才能晒出一斤干货,所以价格定在一斤装18.8元,二斤装38.8元,三斤装58.8元。

这么算下来,今天卖出去20多单三斤装的,可以赚到1000多元。

张遥的定价看上去是比较贵的,不过他认为,野山货本来就来之不易,而且晒干后出货率低,加上质量也保证,所以配得上这个价格。

何况这些干货泡发之后,每斤都可以增长七八倍,甚至是十倍,鲜货平均下来也就是几块钱。

张遥把面单打印了出来,然后拉着李阳和阿步装货。

装好货,贴好面单,把包裹放到了李阳的货车上。

他随后便开始对李阳交代道:“明天你别忘了把它们送到快递站,等松茸季彻底结束之后,你的工作就是送这些快递进城。”

现在每天收上来的松茸越来越少,今天收上来的货量,甚至已经不足400斤了。

如果降低到200斤以内,张遥就会选择用客运站的大巴代送的方式,把松茸送到市里去。

如此一来,可以减轻李阳的工作量,毕竟拉着一两百件货跑市里也不值得,油费,过路费就得花去一笔,甚至还得贴上一天的人工。

李阳点了点头,“我都听你安排。”

他也能够理解张遥的想法,何况他又不是没有活干,也不是没有工资拿。

只要保障了工作和工资,怎么安排对他都没有太大的影响,而且以后如果只是跑到县里,他的工作也可以轻松许多。

第二天张遥早早的就起了床。

他打算早点的进山,去拍一下早晨的雪山和森林,顺便把昨天留在山里的余甘子拿回来。

张遥和阿步天刚蒙蒙亮就从家里出发了,到山里的时候第一缕阳光刚出来,云雾还没有散去,这让雪山和森林添加了一种神秘感。

张遥面向山下群山,把相机架在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位置,树林之间的云雾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,慢慢的就变成了云海。

远处云雾翻滚,从高处看去,人似乎就站在了云端之上,再看向雪山的方向,只露出了白白的峰顶。

这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奇观,如果不是在早晨,根本就遇不到这样的景象。

这大山中的景色不同的时间段,有不同的风景,每天都千变万化,每一次有新的发现,都能让人感觉到心神的震撼。

阿步叼着一根草,眯着眼睛,后仰着身子坐在草地上,问道:“阿遥哥,那些城里人每天面对灯红酒绿,活的那么精彩,真的会有人对这些大山感兴趣吗?”

张遥也坐了下来,道:“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些大山感兴趣,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,所以什么样的人都会有。

有人喜欢动物,有人喜欢大海,有人喜欢养树,自然也有人喜欢这大山中的风景。”

不知道阿步有没有理解张遥的话,只是听后默默的点了点头。

或许他已经看腻了这大山中的景色,所以向往那句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,或者是想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。

对于没有看过大山的人来说,大山就是新世界,对于没有见过城市的人来说,城市就是新世界。

而对于张遥这种,曾在城市里面当过牛马的人来说,这大山却是他的灵魂归处。

他感觉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,比生他养他的地方更适合他生存,所以他才宁愿回到这里,改变这里,让这里变得更好。

张遥拍够了素材之后,没有再逗留,很快就和阿步一起下了山,扛着昨天留下的余甘子便回了家。

临近中午时分,他们就回到了家中。

昨天和今天拍的这些素材,已经够张遥用一段时间了,接下来他的工作就是剪辑,然后发到网上去。

“哇,你们把余甘子带回来了。”

他们回到家的时候,苏魂已经来到了家中,她看到他们拿回来的余甘子就迎了过来。

“阿奶,你看这余甘子大不大?”

苏魂抓起了几颗,向奶奶展示道。

奶奶走过来,看到口袋里几十斤余甘子,便问道:“摘回来这么多的余甘子,你们打算怎么办?”

张遥拿起一颗,咬了一口,道:“难得碰到一回这么大的,不摘回来多亏呀,阿奶,你能不能把它做成果脯或者蜜饯?”

“这么多做果脯,做蜜饯都够了,正好今天我也没什么事儿,那就做吧。”

苏魂这时也道:“奶奶,我和你一起做吧。”

说完他就把目光看向了张遥,似乎是在向他征求意见。

张遥看着她们亲昵的样子,感觉有些疑惑,昨天还束手束脚的,怎么今天就变这么亲了?

张遥见此也只好道:“行吧,你和奶奶做吧,我去忙其他事情去了。”

苏魂见张遥答应后,便让阿步帮忙把余甘子抬到了水池,倒进了一个大盆里,开始清洗了起来。

用余甘子做果脯和蜜饯,需要把它分成瓣,去掉里面的核,然后进行腌制晾晒。

再次之前,还需要用蒸笼把它蒸熟,然后熬制白糖浆,再进行冷却腌制,根据做果脯和蜜饯的区别,放不同量的糖。

要把这30多斤余甘子全部做完,可能得花上一天的时间。

不过苏魂和奶奶似乎都乐在其中,他们把果子清洗出来之后,然后上锅蒸熟。

她们找来了一个竹子编的簸箕,然后一人坐在一边,开始给余甘子去核。

奶奶去核的速度很快,用手一捏,蒸熟的果子很容易就变成了许多瓣,然后啪一声把果核扔了出去。

苏魂看到这一幕,不由得瞪大了眼睛,“奶奶,你好厉害啊,一捏就分开了。”

“蒸熟的很容易捏开的,你试试看。”

奶奶说着就向苏魂展示了一遍,一捏瞬间分成了四五瓣,核也随之脱落了。

苏魂试了一下,果然一捏就开了。

她随即又问道:“阿奶,你做的这么熟练,是不是经常做啊?”

奶奶笑了笑,回道:“我年轻的时候为了赚几块钱,几乎隔几天就做一次,而且每次都做很多,做出来就拿到街上卖。”

难怪奶奶小时候做的余甘子果脯,就是要比别人做的好吃,原来奶奶是专业的呀!

张遥小的时候确实经常见奶奶做这个,然后晒得满院子都是,晒一晒之后就会慢慢变成褐色,最后果肉还会糖化成琥珀一样。

张遥那时候并没有在意这些,他只知道奶奶经常会做,但他不知道那些果脯,奶奶是做出来拿着去卖的。

那时候他经常会带一些去学校里,自己吃,也会分给同学们,余甘子果脯几乎成了贯穿他整个童年,甚至是中学时期的零食。

奶奶也从来不会限制他拿,甚至有些时候他忘了,奶奶还会装一袋放在他的背包里,回到学校没钱买零食的时候,正好就会从背包翻出来。

因为做的好,所以味道一点也不输小卖部里卖的零食,有时候同学发现了甚至会前来哄抢。

不过这玩意儿也很耐吃,抓上一小把,就足够吃上一节课了,而且老师还发现不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