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小溪里养鱼(1 / 1)
张遥家的小院里,奶奶和苏魂坐在矮矮的木凳上,面前的簸箕里堆满了余甘子,因为刚蒸出来,还散发着热气。
两人的手一捏,一个又一个余甘子分成多瓣,核也被取了出来。
余甘子取核之后,她们把果肉分成了两份,一份用来做果脯,一份准备做成蜜饯。
果脯与蜜饯虽说都离不开糖的参与,可制作工艺上却大有不同。
做果脯时,糖只是慢慢渗透进果肉里,不会在表面挂上一层糖霜,成品口感软糯,保留了余甘子本身微微酸涩的独特风味。
而蜜饯在制作过程中,会经过特殊工序,最终让糖霜均匀地附着在果肉表面,看起来晶莹剔透,吃起来更加甜蜜。
奶奶过去做果脯的比较多,张遥也比较爱吃奶奶做的果脯,每次咬上一口,甜味恰到好处,不会甜到发腻,清爽口还带着些酸味,生津又开胃。
这会儿奶奶和苏魂正忙着做果脯,张遥则从锅里拿出特意为他留的午饭,简单吃过之后,便前往办公室。
他先是坐在电脑前,熟练地打开网店后台,仔细查看有没有新的订单,刷新几次页面,确认订单情况后,他又切换到社交媒体平台。
他瞧着昨晚发布的内容,心里默默计算着浏览量、点赞数和评论量,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分享更有热度,吸引更多人关注。
处理完这些事情,张遥把那几个新订单打印出来,又找来包装纸、胶带,认真地打包了几个包裹。
做完这些,他看了看时间,想着该去看看挖鱼塘的进度了。
挖鱼塘这活儿原本计划三天左右就能结束,但为了方便把水引到附近地里,多挖了些路,这一来二去,就耽搁了几天,算算时间,已经干了四五天了。
不过照目前的进度来看,今天应该能收尾了。
张遥从自家门口出发,向着村子上方的小溪边走去,小狗撒着欢跟在后面。
一路上,它一会儿追着低飞的蜻蜓,一会儿又猛地扑向蝴蝶,玩得不亦乐乎。
虽说小溪在村子上边,可实际高度是低于村子的。
站在村子里放眼望去,能看到小溪从远处的山脚潺潺流出来,绕过入村的村口,一路蜿蜒流向远方,清澈的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,波光粼粼。
张遥选的鱼塘位置在村子东北方向小溪旁边的空地上,这儿的优势很明显,能直接把溪水引进鱼池里,让鱼池时刻都有来自雪山融水的活水,这样养出来的鱼,肉质绝对不会差。
“李伯,挖得咋样了?今天能完工不?”
张遥来到鱼池旁,瞧见李野正站在那儿监工呢。
这段时间李野没少操心挖鱼塘的事儿,每天都雷打不动地来盯着工程进度,一有情况就赶紧向张遥汇报。
李野抬起头,笑着点了点头,“再挖两个小时就完工了,今天能提前下班咯。”
张遥绕着鱼池走了一圈,仔细查看施工成果,整体感觉还挺满意。
不过他心里清楚,现在只是鱼塘建设的前期阶段,后续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做。
不仅得用混凝土做好防水,保证不漏水,还得合理分区,规划好不同功能的区域,溪水引流也得安排妥当,确保水源稳定。
毕竟正规的养殖,从繁殖、育苗,再到正式养殖,每个步骤都得在不同区域进行,所以说,鱼塘建设这才刚刚起步,想要真正投入使用,起码还得好几个月呢。
“张老板,挖完鱼塘还有其他活儿不?要是没有,我们下午就把挖机拉走了。”
开挖掘机的师傅看到张遥来了,把手上的活儿交给徒弟后,快步走到张遥身边,询问后续安排。
张遥沉思了片刻,认真说道:“你帮我在我家旁边挖一条路,宽度要能通车,我家背后还需要挖一个地基。”
张遥心里盘算着,松茸季眼看着就快结束了,紧接着就是冬季,是时候把盖房子的事儿提上日程了。
往后不仅需要一个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,还得建一个厂房,用来加工、储存、分拣、打包各种山货,这样以后干活才方便。
挖机师傅爽快地点点头,“行,今天我们把这边的活干完,明天早上就去给你挖路和地基。”
随后,李野神神秘秘地把张遥拉到家里。
“阿遥,你快看看这个。”
李野把张遥带到水池边,伸手揭开其中一个水池上盖着的木板,指了指里面。
水池里静静地躺着一把枯树枝,枯树枝旁边,密密麻麻游动着米粒大小的小鱼,这些小鱼通体接近透明,却活力满满,在水里游来游去。
张遥眼睛一下子亮了,惊讶地问道:“人工培育鱼苗成功了?,厉害啊李伯,我就知道你能搞成功。”
李野满脸兴奋,滔滔不绝地解释道:“对呀,从给鱼排卵、受精,再到挂枝、孵化,全程我都是按照你让我学的那个流程来的,这些鱼的孵化率已经达到60%左右了。”
“60%的孵化率?那可相当高了呀!接下来就是给它们喂食的问题了,只要成活率够高,那以后咱们养雅鱼的鱼苗问题就彻底解决了。”张遥难掩激动,高兴地拍了拍李野的肩膀。
“你再看看这个。”
李野说着,又揭开了一块板子,这个水池里的小鱼是之前自然孵化的,里面的小鱼如今居然已经长到大拇指那么大了。
“这些孵化出来之后,我一直喂它们红虫,还喂了些玉米粉之类的饲料,从能进食开始到现在,死掉的不超过10条,现在这里面起码还有100条左右。”
李野一边说着,一边往鱼池里撒了些饲料,小鱼们像是闻到了食物的香味,瞬间争先恐后地游过来抢食,小小的水池里一下子热闹起来。
这只有一平米的小隔间里,养着100多条小鱼,密度确实挺大的。
张遥看着这一幕,不禁皱起了眉头,说道:“这些小鱼不能再继续养在这里了,再这样下去它们会缺氧的,而且这么狭小的空间,也不利于它们继续生长。”
好在进入这个水池的水量不小,水流的流动性比较强,这些鱼坚持到现在都没缺氧,已经算是个奇迹了。
李野也皱着眉头,无奈地说:“我也想过这个问题,可我这儿就只有五格水池,一个刚孵化了小鱼,另外两个放的都是大鱼,我实在没地方放它们了。”
张遥摸着下巴,沉思片刻后,眼睛一亮,说道:“我想到一个办法,或许可行。”
“什么办法?”李野急切地问道。
“咱们现在挖鱼塘的上边,小溪里不是有一个回湾吗,那个回湾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水潭,我看水潭水比较深,咱们不如把这些小鱼放到里面去,上下做个拦河网,这样它们也没办法乱跑。”张遥详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李野听后,点了点头,“嗯,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。”
这条小溪是由雪山融雪汇聚而成的,从来没有人在里面放过鱼,也没有鱼能逆流游到这上面来,所以小溪里原本是没有任何鱼类的。
不过小溪里有许多浮游类生物,它们羽化后会继续在里面产卵,要是把这些小鱼放到里面,食物倒不用担心会短缺。
最重要的是,小溪常年水流稳定,回湾的位置空间足够大,水深也合适,把小鱼放在里面,不仅没问题,还特别有利于它们生长。
张遥和李野主意一定,便拿着工具,叫上阿步,一同前往小溪回湾的位置。
他们得先把拦河网装起来,然后再放鱼。
这条小溪再往上走,河道就会变得很窄,水温也会更低,而且还有无数的小分叉,要是鱼往上跑,对它们可不利。
鱼往下跑同样危险,有些地方落差很大,甚至形成了高差四五米的瀑布,而且这样的瀑布还是连续的,鱼一旦跑下去,想不死都难。
所以,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小鱼,让它们能在这条小溪里茁壮成长,拦河网必须得装上。
只要小鱼们一直生活在这片区域,等它们长大了,不管是抓回来吃,还是以后鱼塘建好,把它们转移到鱼塘里,都方便许多。
拦河网安装好之后,他们立刻就把鱼池里面的鱼,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了小溪里。
这些小鱼一进入广阔的溪水,像是重获自由的精灵,瞬间结成一队,欢快地四处乱窜。
虽说他们装了拦河网,但两个网之间的距离超过了20米,小鱼们的活动空间还是相当大的,区区100多条鱼放在里面,显得有些空旷。
张遥看了一会儿,对李野说:“李伯,以后你培育出来的鱼,长到拇指大小之后,就把它们转移到这里来。
这里再放几千条鱼完全没什么问题,何况这个小溪的利用空间还能再加大,即便加大到几百米也没问题。”
李野这时有些担忧地问道:“可是如果鱼的密度大了之后,它们的食物不够吃,怎么办?”
“几千条问题不大的,到时候不行的话,咱们不仅可以继续拓宽拦河的距离,也可以给它们投喂饲料。”
张遥对此充满了信心。
李野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培育技术,一次就能孵化出几百到上千条,成活几百条也不在话下,等以后真正的大鱼池建好的时候,有个大几千条鱼也不是没可能。
水池一旦建好,就不用再慢慢培育育苗了,可以直接把小溪里的鱼抓起来,转移到鱼池里面。
而且这样养殖还有个好处,就是鱼的野性好,活跃性强,肉质也会比普通养殖的鱼好很多。
这条小溪的水质一点也不比雅龙江的水质差,甚至还要更胜一筹,养出来的鱼品质肯定没得说。
放完鱼回到家后,李野从水缸里捞出来了两条鱼,笑着说:“前几天去钓鱼,钓到了几条雄鱼,留着也没用,今晚做鱼给你们吃,怎么样?”
张遥一听,立马点头,高兴地说:“好啊,咱们也有几天没吃鱼了,正好也到下午了,可以做饭了。”
李野见张遥答应了,直接把鱼倒在地上,拿起一根木棍,轻轻敲晕之后,便熟练地开始收拾起来。
阿步则走进厨房,利索地生火煮饭,等着李野把鱼收拾好,下锅煮鱼。
李野煮鱼的手艺那可是一绝,能做出包烧鱼、清蒸鱼、红烧鱼等各种不同口味的鱼,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,所以煮鱼这事儿向来都是他负责。
张遥吃过他做的各种鱼,每一次都像是开启一场全新的美食之旅,独特的体验感让他难忘。
“李伯,今天这鱼打算怎么吃?”
阿步生好火,来到正在收拾鱼的李野身边,帮着他把已经开膛破肚、刮好鱼鳞的鱼洗了出来。
李野说话间已经把最后一条鱼也处理好了,“今天就煮清汤吧,放一点点盐,放几片姜片,再放点葱花和胡椒粉,味道就很好了。
你就别管了,这个活还是得我来干,你们谁来我都不放心,毕竟这玩意儿我才是专业的。”
“行,我洗好了就交给你,不过咱们总不能只吃鱼吧?”
张遥这时突然起身,说道,“诶,对了,还有一些昨天咱们采的蘑菇,我去把它拿来。”
蘑菇已经到了季末,要是现在再不抓紧时间吃,那以后想吃蘑菇,就只能吃干货了,要么就得等明年再次出菇。
虽说今年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,用冰箱冷藏蘑菇倒也是个办法,可味道比起新鲜的,总归还是会差那么一些。
李野点头道:“行啊,那咱们晚饭就再添一道蘑菇,除了蘑菇之外,我这里还有一些折耳根,用来做凉拌刚刚好。”
“折耳根?我都很久没有吃过折耳根了,你从哪里挖到折耳根的?”
“我去江边钓鱼的时候,刚好遇到了一片湿地,长了很多折耳根,我就给挖回来了。”
“好,现在有三道菜了,感觉还是不太够啊,要不要再炒点香菇,木耳?”
“不行不行,已经有一道蘑菇了,再炒香菇和木耳,那不就成蘑菇宴了吗?”
李野接着道:“你看看冰箱里面,应该还有一些猪肉,豆腐,哦,对了,还有野竹笋,这不是又加了三道菜吗?六道菜也差不多了。”
张遥,李野,阿步,李阳,还有挖机师傅师徒两,这个时候还得再加上苏魂,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个了。
除此之外,还得给奶奶带一份,她不习惯跑到别人家里吃饭,但也得给她带一份,这样也省的一个人煮饭。
人多菜还是得做够,不然不够吃就尴尬了,不过6道菜也差不多了,只要把分量做足一点就没问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