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不易那也要夺(1 / 1)

加入書籤

刘协缓缓拿起御案上的一卷竹简:“这是校事府佥事史阿呈上来的,朕在抵达长安后,校事府奉诏命秘密调查。

而且细查之下,朕今日才知道,那些大族名下,凭空多出无数'家仆'、'佃户',

他们在朝廷落难之际趁机隐匿人口,将朕的子民据为私有!”

他目光冷冽,扫视殿中众臣:“诸卿,朕想问问你们,发生了此事朕该怎么做?”

赵溫咽了一口唾沫,硬着头皮回道:“陛下,自大汉立国以来,大族私匿人口乃是常态,若是陛下大动干戈……毕竟关中鼎定不久,正是朝廷凝聚人心的时候……”

“凝聚人心?”刘协冷笑一声,“朕请问司徒,朝廷治下无人如何凝聚人心?朕如何中兴汉室?那些大族私匿朕的子民,难道朕也要放任不管?”

他猛地起身,袖袍一挥,重重的哼道:“朕今日就告诉诸卿,现在是朕秉政,任何敢撅大汉根基的蛀虫,朕都要一一拔除!”

众臣心头剧震,无人敢言。

他们有心反驳,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心,都不认为此时是与世家大族再起干戈的时候。

大汉朝廷好不容易稳定下来,他们再也不想经历颠沛流离、受人压迫的日子。

可是,面对越来越强势的天子,他们又没有力量去反抗。

天子建立骁果军、鹰扬军,又重建北军五营,更不要说那些与天子同生共死的禁军羽林和虎贲。

这些都是天子嫡系,是大汉皇权的倚仗。

更何况,徐晃、关羽、关平、王越、史阿、王昌等皆出自寒门,马腾、张杨均是边鄙武夫,他们受天子恩宠,自然唯皇命是从。

至于曹纯和曹昂,已经是微不足道。

那些朝臣即使有异样的心思,但却根本无法影响甚至调用这些受天子重用的人。

至于董承,如今受天子重用,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,自然挖空心思继续赢得天子的信赖。

从茅津渡后,短短数月,天子从一位受权臣欺凌的孤家寡人,成长为威权日盛的真正君王。

这也是天子趁关中初定时,敢于同那些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亮剑的底气。

此外,天子没有在中都行事,而是选择了长安,将会更加没有顾忌。

这个时候,他们忽然感觉御阶上的天子并非十五岁的稚嫩少年,而是一位老谋深算的狐狸。

他们又想起了孝武帝,让天下士人胆战心惊、寝食难安的千古一帝。

司徒赵溫长叹一声,半晌之后问道:“臣斗胆请问,陛下打算如何做?”

刘协将众臣的神色尽收眼底,又在司徒赵溫和太尉杨彪身上巡视。

稍后,他缓缓走下御阶,步履沉稳,声音冷冽:“朕的要求很简单——清查户口,归还隐匿之民!

只要他们主动交出来,朕将不予追究他们的过错!可若是顽抗,朕也不介意举起屠刀!”

说罢,他甩了一下衣袖径直走了。

………

议事结束后,暴雨骤然而至。

杨彪踉跄着走出未央宫,冰凉的雨水打在他的朝服上,浸透了衣襟,他却浑然不觉。

他的脸色苍白如纸,眼中尽是恍惚之色,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噩梦。

“太尉留步。”

身后传来赵溫的声音。杨彪木然回头,见司徒撑着一把油纸伞追了上来。

“司徒有何指教?”杨彪勉强挤出一丝笑意,声音却沙哑得不成样子。

赵溫叹了口气,低声道:“清缴隐匿百姓之事,太尉不必太过忧心。此事牵涉甚广,不如我们……”

“多谢司徒好意。”杨彪抬手打断,勉强拱了拱手,“老夫身体不适,先回府歇息了。”

说罢,在一名仆人的搀扶下,他转身走入雨中,背影萧索。

赵溫望着他的背影,眉头微皱,最终只是摇了摇头,转身离去。

………

未央宫深处,承明殿内灯火通明。

这里是天子批阅奏章、接见近臣的便殿,气氛比庄严肃穆的宣室殿轻松许多。

刘协从宣室殿出来后,便来到了此处。

他站在殿门后,望着如注的暴雨出神。雨水顺着屋檐流下,在石阶上汇成小溪。

这时,小黄门穆顺轻手轻脚地走近,恭敬行礼:“陛下。”

“朝臣们反应如何?”刘协目光不动,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情绪。

穆顺小心回道:“温室殿议事结束后,奴婢细细观察了一番,唯有杨太尉神色恍惚,好像是受了什么刺激!”

“刺激?”刘协轻笑一声,转身走入殿内,“若非心中有鬼,何至于此!”

说罢,他挥手示意,穆顺忙退至一旁。

“你们怎么看?”刘协没有回头,显然是问身后侍立的两位侍中董昭和贾诩。

二人相视一眼,随即眼神分离。

董昭思虑片刻,回道:“陛下今日之态度否太过强硬?那些朝臣毕竟忠心为国……”

刘协不置可否,目光转向贾诩:“文和以为呢?”

贾诩笑了笑:“雷霆雨露俱是天恩!且朝臣们或许忠心,但他们背后的家族却是未必。”

董昭眉头微皱,面有不悦:“文和可知,百余万百姓散落关中,若要强迫那些大族献出隐匿的百姓,若是生乱怎么办?”

“生乱?”贾诩笑容不减,“自朝廷移驾河东,朝廷没有做出逼迫之举,可猗氏、范氏和卫氏仍是图谋不轨!”

“猗氏、范氏那是咎由自取,可如今却是不同,关中诸族只是私匿百姓,并未有不轨之举,若是朝廷态度过于强硬,恐怕会给予别有用心者机会!”

“别有用心者?”刘协念了一遍,“公仁,你要是有话,但说无妨,朕听的进去!”

董昭连忙拜道:“陛下,臣不是反对陛下,只是态度过于强硬,会把群臣推到陛下的对立面,不利于朝廷稳定!

且天下诸侯野心勃勃,若是关中生乱,得益者无非是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,比如西凉韩遂、冀州袁绍等!”

殿内一时寂静,只有雨声敲打着窗棂。

刘协沉思良久,问道:“那以公仁之见,朕当如何?”

董昭精神一振:“陛下,据臣所知,当初朝廷迁至长安时,为减少长安的就食压力,遂把百姓主要分置于右扶风、弘农,其次是京兆尹和左冯翊。

以臣之见,不若重点督促右扶风和弘农,只要这两郡的诸族能够释放隐匿的百姓,至于其余诸郡,将迎刃而解。”

刘协稍微沉吟,点点头道:“公仁此言在理,是朕心急了!”

董昭心中感动:“其实这并非陛下之过,而是局势所迫,陛下一时不查而已!”

“好了!你就不必为朕解释了!”刘协笑道,随即话锋一转:“可若是太过温和,他们只会以为朕太软弱,定会敷衍了事!”

“那陛下的意思是?”董昭试探着问道。

刘协看向贾诩,笑道:“文和可知朕的意思?”

贾诩只是思虑片刻,回道:“若臣猜的不错,陛下说的应是‘杀鸡儆猴’!”

“哈哈哈~”刘协难得的大笑了起来,“文和,要是那些大族知道你这般隐喻他们,岂不是要恨你入骨?”

“若能为陛下分忧,那自是臣的荣幸!”贾诩微微躬身,面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
刘协却是感慨道:“文和坦荡,朕很佩服!”他顿了顿,反问道:“那不知文和说的那只‘鸡’又是谁呢?”

贾诩毫不犹豫:“弘农杨氏!”

董昭心思转动,随即由衷的赞道:“弘农杨氏乃天下望族,若他率先配合朝廷献出隐匿百姓,那关中诸族自是不敢违背朝廷旨意!”

稍后,他眉头一皱:“可是弘农杨氏怎么会轻易献出隐匿百姓?毕竟那些百姓就是大族的私有财产,要想虎口夺食,恐怕是不易啊!”

“不易那也要夺!”刘协突然语气变得冷冽起来,“弘农杨氏再强,那也是大汉之民!谁敢阻拦朕中兴汉室,那就是朕的敌人!更何况,他们隐匿的百姓本就是朕的子民!”

董昭心头一凛,劝道:“陛下,不若召来杨太尉商议一番?若他肯襄助朝廷,定是事半功倍!”

刘协沉默不语。想起杨彪今日朝堂上的表现,他是大失所望。

又记得上次弘农杨氏仅献粮一千石,他虽然心中不满,但却没有表示什么。

可作为弘农杨氏家主的杨彪,竟然也是没什么表态。

他不否认杨彪对汉室的忠诚,可是在牵扯家族利益时,他的忠诚就要打折扣。

他想起了历史,董承、种辑和伏完等相继被曹操诛杀,可是杨彪却是安然无恙。

杨彪虽然自诩为大汉忠臣,可他却是让的长子杨修侍奉曹操之子曹植,其目的显然是昭然若揭。

稍后,刘协吐出了一口浊气。他不知道杨彪会做何表现,但总是要试上一试的。

“穆顺!”

“奴婢在!”穆顺连忙轻脚上前。

“待雨过天晴,摆驾上林苑!另召太尉杨彪见驾!”刘协说完,转身走出承明殿。

殿外侍驾的羽林郎王昌,连忙领着一众羽林上前护驾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