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弘农杨氏危矣(1 / 1)
雨水冲刷着长安城的街巷,杨府的青砖黛瓦在雨中显得格外冷清。
杨彪踉跄入府时,府中仆人惊慌失措地涌上来,却被他挥手驱散。
长安回归朝廷后,原先朝臣在长安的府邸自然是物归原主。
不过那些巨大的府邸早已是空无一人,为此秘书郎杨修便私自买了一些仆人和侍女。
得到消息的杨修,急忙从书房内出来相迎,见到杨彪如此模样,大惊失色:“父亲,您这是怎么了?究竟出了什么事?”
杨彪并未说话,艰难的走进内堂后,差点一屁股跌坐在席上。
他缓缓抬起头,忽然长叹一声:“德祖,弘农杨氏,危矣!”
杨修心中头微震,顾不得失礼,急切的问道:“父亲,你这话是何意?如今你我父子皆为陛下立有大功,我们杨氏怎会有危险?”
突然,他脸色骤变:“难道是黑山贼张白骑杀进弘农了?要是如此,我们需尽快禀明陛下派兵征剿!”
杨彪看着一脸焦急的杨修,顿时苦笑的微微摇头。
杨彪缓缓跪坐在案几后的蒲团上,长舒一口气,眼中尽是抹不去的忧虑。
杨修站在一旁,心中焦急万分,却又不敢催促父亲。
他从未见过父亲如此失态——即便是当初董卓乱政、朝廷西迁之时,杨彪也未曾如此颓然。
“德祖。“杨彪终于开口,声音低沉,“你可知道,陛下今日在殿上说了什么?“
杨修心中不解,连忙拱手:“孩儿不知,请父亲明示。“
杨彪说道:“陛下说要关中诸族献出隐匿的百姓,而且措辞非常严厉!”
杨修微怔,随即反应过来:“父亲,你说的是初平元年随驾迁至关中的那百万中原百姓?”
见杨彪点头,他这才恍然大悟:“孩儿也曾疑惑过,毕竟那是百万之众,怎么会凭空消失了?原来……都被那些大族隐匿起来了!”
他忽然间心头一凛,猛的抬头,声音甚至有些发颤:“父亲,难道……我杨氏也参与其中?”
杨彪沉默片刻,终于叹息道:“百姓乃朝廷之基,亦是诸族立足之本。”
说着,他目光恍惚,陷入了回忆之中:“当年为父不过是一光禄大夫,地位尊高,但却无实权,又加董卓乱政,为父就无心朝事,遂受从兄侍中杨琦所托专心打理族中事物!”
“哎!”他轻叹了口气,“当时朝廷无力安置那百万之众,遂请诸族周济并加以妥善安置!”
杨修插嘴道:“父亲,想必那些大族定是欣然同意吧?”
“那是自然!毕竟有多少百姓,朝廷也没有具体统计!只要稍用些手段,就能把那些百姓隐匿起来据为己有!”
“那父亲是如何做的?”杨修追问。
“朝廷有难,为父自然是鼎力相助。只是家族的那些不开眼之人却真动了心思,而为父虽未亲自参与,却也默许了他们……”
说着,杨彪便说不下去了。
杨修觉得有些口干,沉默片刻问道:“父亲,孩儿请问,我杨氏一族到底隐匿了多少百姓?”
杨彪眼神躲闪,可看着面色凝重的杨修,最终叹道:“应有……数万之众吧!”
“什么?数万之多!“杨修惊的脸色大变,几乎要失声。
好半晌,他才反应过来,随即痛心疾首的说道:“父亲,你这是糊涂啊!朝廷之民怎可据为私有?更何况还有数万之众!要是陛下得知,我杨氏危矣!”
说罢,他的脸色又变得惨白。毕竟弘农杨氏有难,他也脱不了干系。
如今他正被天子器重,只要不走错路,将来的仕途必定是光明一片。
杨彪神色颓然,却无心计较杨修的失礼:“你说的是,为父是糊涂了,只想着朝廷局势不明……罢了,大不了就全部献出吧,也好了却父一桩心事!”
杨修冷笑:“父亲,你真以为此事那么简单?”
杨彪微愣:“德祖,你这话是何意?”
杨修打起精神,目光变得锐利:“上次父亲遣孩儿回弘农募粮时,主持族事的杨懿可是仅仅献了一千石粮。”
他突然幽幽道:“如今要献出数万百姓,父亲,您觉得他会同意吗?要知数万百姓,十人抽一丁,那就是数千兵马……”
杨彪心头微颤,脸色顷刻间凝重无比。此时,他才觉得事情并非献出百姓那么简单,顿时有些六神无主。
“那你说,应该怎么办?”
杨修没有回答,却是问道:“父亲,孩儿想知道,今日陛下宣室殿召见,父亲又是什么态度?”
杨彪老脸一红:“哎!为父让陛下失望了!陛下追问那些百姓的下落,为父却是因心虚而不敢说出口!”
杨修微微撇了撇嘴,心中已经了然——父亲是料定天子不敢大动干戈,毕竟关中初定,朝廷经不起动荡。
毕竟若是再乱,好不容易缓过危机的朝廷就会再次陷入危难之中。
他轻舒了一口气,语重心长的劝道:“父亲,我弘农杨氏世代忠良,及至父亲已是五世三公,门第之尊,比之汝南袁氏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至于为何没有树大招风,概因我杨氏子弟行事低调,从不像袁氏那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!”
他顿了一下:“至于今日,朝廷渐振,又加天子英明神武,正是我等奋发向上的时候,若是因为隐匿百姓之事而错过了机遇,他日追悔也是莫及!”
他左右瞥了一眼,压低声音:“父亲,孩儿时常伴随天子左右。在孩儿看来,天子虽不过一十五岁少年,且表面温和,但行事起来却是果敢狠辣!
这一点,想必父亲心中也是有数!父亲且莫忘了猗氏、范氏之祸!此外,孩儿已经得知宁辑将军段煨已经率部返回弘农坐镇了!”
话刚说完,杨彪惊的浑身一颤,眼中更是露出了惊恐之状,随后呢喃道:“不会吧?我弘农杨氏可是天下望族?”
“天下望族?”杨修冷笑一声,“当年孝武帝灭了多少天下望族的三族?若非卫觊机敏,恐怕卫氏也会如范氏一般除族!”
杨彪再也沉不住气了,霍然站起,焦躁的来回踱步。
这时,杨修又上前凑道:“父亲,您真的以为天子此举只是为了那些被隐匿的百姓?”
“嗯?”杨彪猛的站定,紧盯着杨修,“此话怎讲?”
杨修说道:“父亲从中都前来长安,应该知道盐铁丞贾逵也是应了天子诏!”
杨彪心头一动:“你是说天子要在关中大举实行盐铁官营之策?”
“正是!”杨修重重点头,“天子得河东盐铁之利,才能训练出骁果强军!而且天子已经传诏河南尹钟繇,在河南正式推行盐铁新政!关中……也不能例外!”
杨彪听完,脸色变了又变。
良久,他才叹道:“天子如此激进,看来关中又要生变了!”
毕竟天子要求诸族献出隐匿的百姓,那是顺理成章之事。可要从关中诸族手中夺回盐铁之利,那势必要流血的。
“父亲!”杨修眼中精光闪烁,“天子之举,是大势所趋。眼下关中已经无人可以跟朝廷抗衡,我们弘农杨氏要紧跟天子步伐,切莫失了方寸!”
杨彪微闭上眼睛,随后又睁开眼,紧盯着杨修。今日他算是真正领略了他这个长子的成长和才略。
他捋着胡须,略带欣慰的说道:“那以你之见,我们应该如何?”
杨修精神一振,回道:“父亲,天子聪慧,若想在关中破局,唯有拿弘农杨氏立威!
孩儿以为,父亲应该主动请缨,竭力襄助陛下成此等大事!”
杨彪眉头紧锁,正要说话时,忽听外面的仆人来报:“老爷,宫里来人了!”
他顿时苦笑道:“已经不用为父主动请缨了,为父已无选择余地了!”
说着,他深深吸了一口气,随后又吐出了出来,神色随之也是变得坦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