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演武论将道(1 / 1)

加入書籤

上林苑。

晨雾刚刚散去,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校场的黄土地上。

微风拂过,带来远处猎场特有的草木清香。校场两侧,虎贲与羽林两军对峙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。

“杀!”随着一声暴喝,换了身赤红色战甲的马超单骑冲出。

这位西凉骁将如猛虎下山,直扑羽林军严密的枪阵。他身后的马休见状,连忙率领虎贲跟上,但明显慢了半拍。

校场不远处,一座朱漆凉亭,羽林郎王昌领部分禁军环环伺一周挎刀警戒。

凉亭内,天子刘协放下手中的茶盏,目光随着那抹赤红色的身影移动。

“马孟起果然骁勇。”侍立一旁的董昭目露赞赏,但随即轻叹一声,“只可惜……”

话音未落,校场上形势突变。

“稳住!”关平沉稳的声音在羽林军阵中响起。只见他右手高举,羽林军的长枪如林般竖起。

曹昂则率领一队弓弩手迅速占据侧翼,弓弦拉满的声音令人头皮发麻。

马超的坐骑在距离枪阵十步处猛然跃起,他竟想凭借个人勇武直接飞跃敌阵。

凉亭内观战的马云禄忍不住站起身,她低声惊呼。“大兄太莽撞了!”

果然,羽林军的长枪突然前倾,马超的坐骑被数支涂抹石灰的木枪同时刺中。

战马嘶鸣着侧翻,马超在空中勉强调整身形,却仍被后续刺来的木枪点中胸甲。

落后的马休为救马超,毅然孤身杀入敌阵,转眼间也被“刺杀”。

失去统帅的虎贲军顿时大乱,不到半刻便全军覆没。

凉亭内,刘协轻轻放下茶盏,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。

顿了顿,他忽然问道:“公仁刚才想说什么?”

董昭捋着胡须微微一笑:“可惜勇猛有余,而谋略不足。”

刘协笑了笑,转而问道:“文和,你可知为何西凉多骁勇武夫,可始终却是成不了大事?”

贾诩微微睁开半眯的眼睛,目光扫过校场上正被扶起的马超和马休,淡淡一笑。

“关东文学昌盛,名臣辈出;而西凉武风盛行,自是多出勇悍之人!但若论出名将者,以关中亦或关西为甚!”

董昭闻言,轻笑道:“陛下,文和这么说,那是看不上关东之将了。”

他顿了顿,指向校场,“可眼前虎贲与羽林演武,马超和马休一方却是落败,不知文和如何解释?”

贾诩还未答话,站在刘协身后的马云禄已经按捺不住。

她向前一步,杏眼圆睁,不服的气呼呼说道:“陛下,非是大兄、二兄不勇武,而是他们不讲武德!”

“不讲武德?”刘协微怔,他觉得这句话甚是耳熟,转念间才想起出自何处。

他莞尔一笑:“云禄,你既然说关平和曹昂不讲武德,那你就说说原因所在!”

马云禄挺直腰板,傲娇道:“骑兵最善野战,那片校场太小,根本施展不开!”

她攥着衣角,声音越来越小,“若是在西凉……”

一旁伺候的穆顺突然厉声打断,“马宫人!须知御前不可失仪!”

马云禄吓得一哆嗦,慌忙跪在地上。

刘协若有所思,轻轻摆了一下手,笑道:“无妨。云禄,你且继续说!”

马云禄偷瞄天子脸色,见其并无怒意,这才壮着胆子起身。

“回陛下,奴家生在西凉,深知骑兵最惧两样——强弓硬弩,与密集枪阵。那片校场太过狭小,就如同巷战一般,正是骑兵最不擅长的……”

刘协轻轻点头,赞赏的笑道:“你年纪不大,见识却是不凡!”

马云禄闻言,脸颊上泛起一丝红晕,手指不自觉地再次绞着衣角。

刘协笑了笑,转头望向校武场。

此时,演武已经结束,马超、马休、关平和曹昂正向凉亭走来。

不过,马超、马休垂头丧气地走在后面,而关平和曹昂则意气风发。

上次上林苑狩猎,羽林输了一阵,这让曹昂和关平始终耿耿于怀,今日终于扳回了一局。

四人来到凉亭前,整齐地行了一个军礼。“臣参见陛下!”

只不过,马超和马休仍是精神不振,耷拉着脑袋。

刘协先是对关平、曹昂赞许地点点头:“今日羽林表现甚好,阵型变换灵活,配合默契,当赏。”

关平与曹昂喜形于色,再次行礼谢恩。

稍后,刘协才转向马超和马休兄弟,脸色渐渐沉了下来,淡淡道:“今日虽然是一场演武,但你仍是全力以赴,朕很欣慰!”

马超和马休本来心情极差,可闻听此话,却是精神好了些。

刘协将二人的神色看在眼里,却是问道:“朕且问你们,你们可知今日输的原因所在?”

马休扭了一下身体,抬头望向马超。

马超踌躇了一下,不服的回道:“陛下,那是因为场地太小,没有迂回之地。”

他傲然的抬起头:“要是在战场,臣可领轻骑骑射,足可以摧毁他们!”

刘协点头,表示认可,随后又问道:“可若是战场空间不足呢?比如在山谷、城池之中,你当如何?”

马超脸色瞬间涨的通红,一时语塞。

他自幼在西凉长大,习惯了旷野上的驰骋厮杀,从未想过这个问题。

迟疑了半晌,他才颓然的低下头:“臣惭愧,臣不知如何办!”

刘协的面色稍微缓和,马超虽然争强好胜,但还没有失去理智。

他扶着剑柄缓缓起身,来走到马超面前。他虽比马超矮了半个头,气势却丝毫不减。

“为将者,当知天时,晓地利。西凉广袤,你惯于驰骋,可曾想过中原多城郭?

今日演武,你却只顾逞匹夫之勇,不顾大局,不顾将士性命,岂不是莽夫一个!”

他缓了缓,愈加语重心长:“身为一军主将,要因地制宜,胜而不骄、败而不馁,如此才能成为一代名将!”

马超面红耳赤,一时羞愧难当,单膝跪地:“臣……知错了!请陛下责罚!”

“朕不要你请罪。”刘协微微摇头,“朕要你想明白,为何霍去病能千里奔袭,卫青能出奇制胜?”

他的目光扫过关平、曹昂等人:“你们都是朕看重的年轻将领,若只知蛮勇,朕将来如何敢委以重任?”

这句话让曹昂、关平等人眼睛一亮。马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,却被马超被狠狠拽住了衣袖。

马超心中豁然开朗,深吸一口气,由衷的回道:“陛下教诲,臣铭记于心!从今往后,必当勤习兵法,不负陛下期望!”

刘协微笑着点点头,伸手虚扶:“起来吧。兵法要学,但不可拘泥。真正的名将,都是在血与火中磨砺出来的。”

“陛下~”马超顺势起身,抬起头看着近在咫尺的天子,心中百感交集之际,眼眶中竟有泪光打转。

他奉诏入禁军为虎贲郎,虽为天子亲军,但却并非他所愿。他向往的是征战沙场,博取那万户侯之功!

如今天子的一席话,让他茅塞顿开。天子的虚怀若谷,更让他感动至极。

他从小到大,父亲马腾对他的教导,向来是十分粗暴,哪像天子循循善诱、恩威并重。

此外,天子的话外之音,也他听出来了——天子有意让他们将来领兵出征,这让他心中瞬间燃起了希望。

果不其然,刘协迎着马超马休、曹昂和关平期待的目光,微微颔首。

“朕诏你们入禁军,那是对你们期望甚高。待时机已到,朕自会放你们入军中。”

他话锋一转,“但现在……你们必须在禁军中磨练心性,学习为将之道。”

马超心中大喜,感慨一番后终于心悦诚服的郑重行礼:“陛下期许,臣唯有全力以赴!”

关平、曹昂和马休见状,也是齐齐行礼。

稍后,马超几人起身退去,但是神色却是与之前不一样。尤其是马超,眉宇间的戾气消散了不少,多了几分沉稳。

待他们退下继续操练后,刘协望着校场上重新列队的禁军,长舒一口气。

他今年不过十五岁,马超几人都是他寄予厚望的大将之才,将来还是要靠他们来宣扬汉军的威武和大汉的国威!

贾诩察言观色,适时笑道:“陛下今日一席话,胜过他们读十年兵书。假以时日,必能成为大汉的栋梁之材。”

刘协笑了笑,没有立即接话。

良久,他才说道:“自太祖高皇帝以武立国起,大汉从不缺乏将才,重要的是如何培育他们。”

“陛下所言极是!”董昭开口赞道,“不过,既然陛下说到此处,臣有一想法,不知当不当讲?”

刘协微怔,转头看着董昭,轻笑道:“公仁,今日你为何如此谨慎?要是有谏,直言就是!”

“既如此,那臣就直言了!”说着,董昭拱手道:“陛下,孝武帝之时,为养天下之士而置太学。今大汉将才众多,不如也设一学府以养武将?”

贾诩瞧了瞧董昭,再看看天子的神色,当即附和:“陛下,臣赞成公仁之见。不过,如今天下局势混乱,朝廷百废待兴,需从长计议!”

刘协赞许的点点头,对董昭的提议很是动心。其实他早有此念,只是碍于朝廷威信未立,恐怕难以吸引真正的人才。

毕竟天下英才要么是观望,要么效力于诸侯,朝廷若是大肆兴建太学,但却是徒有其表,只会成为一场笑话。

他沉吟半晌,决然道:“以朕之意,那就把贤良馆一分为二,改为弘文馆和讲武堂!”

“陛下英明!”董昭和贾诩相视一眼,随即齐齐躬身一拜。

就在此时,一名小宦官小跑着来到亭外,躬身禀报:“陛下,杨太尉到了。”

刘协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冷峻:“宣。”

董昭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,贾诩则是微眯上双眼假寐。凉亭内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起来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