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‘马记’风云〔1〕(1 / 1)
马敦走出郡衙大门时,天色已近午时。
他抬头望了望,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,今日郡衙议事的情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。
“回马记旅店!”他登上马车,简短地命令道。
“是,四老爷。”车夫恭敬地应了一声,马鞭在空中甩出一个漂亮的弧线,轻轻落在拉车的驽马背上。
车轮前滚,向东转了几道弯,穿过槐里城东略显偏僻的街巷,马车最终在一座规模不小的旅店门前停下。
这旅店外墙漆成暗红色,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,上书“马记旅店”四个小篆。
马敦刚走下马车,一名身着褐色短打的仆人便快步迎上前来,躬身行礼:“四老爷,家主已经在后院内堂等候多时了,吩咐说您一回来立刻去见他。”
马敦微微颔首,目光在四周扫视一圈:“你在这里守着,若有客人至,要及时来报!”
说罢,他径直走进了店内。
来到后院,直接进了内堂。
堂内陈设简朴却不失雅致,正中摆放着一张紫漆木案几,几上茶香袅袅。
一位几乎须发皆白的老者正闭目静坐在上首的席垫上,双手交叠置于膝前,神态安详。
听到脚步声,老者缓缓睁开双眼,微微一笑:“季长回来了,坐下吧!”又手指了一下对面的席垫。
马敦行了一礼,在席垫上盘腿坐下。
他注意到案几上的茶盏仍冒着热气,便自顾自地斟了一盏,轻抿一口。
茶汤入口,清香回甘,他不禁露出一丝笑意。
“还是二兄的茶煮得好,郡衙里的茶,我只是轻啜了一口,便甚觉得无味!”
马敦放下茶盏,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。
老者抬手指着马敦,摇头笑道:“既然老夫煮的茶好,那你为何只是抿了一口?你啊,无非是心中对韦端不满而已!”
马敦也不否认,坦然道:“二兄果然是慧眼,一切都瞒不过您。”
老者,名叫马严,是马融次子,字仲长,曾任侍御史、太守等要职。
董卓乱政时,他为避祸,便辞官归隐家中。由于其兄马续继承了马融遗志,一心钻研经学,他便任了这马氏族长之职。
此时,受韦端相邀,马严本打算只派马敦前来。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也是随身前来,只是没有告知韦端。
马严收敛笑意,神色转为严肃:“好了,闲话就莫要再说了。说说今日你去郡衙议事之事吧。”
马敦的表情也随之凝重起来:“二兄,今日议事韦端虽未直接亮明态度,可在我看来,他已经是要与朝廷扳一扳手腕了!”
“与朝廷扳手腕?”马严冷笑,眼中闪过一丝轻蔑,“就凭他?恐怕还不够格吧!无非是拉诸族一起跟他下水罢了!”
“兄长所言极是。”马敦微微前倾身体,压低声音,“所以韦端今日百般挑拨,就是想拉我们跟他一起对抗朝廷!”
“那……你是怎么回的?”马严目光如电,直视马敦。
“我当然是推脱一番,唯他是从!”
马严眉头紧锁,沉默良久,最终缓缓摇头。
“二兄,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
看着不解的马敦,马严长叹一声:“为兄是心中纠结,不知作何选择罢了。毕竟我马氏世代忠良,先父在世时常教导我们忠君爱国……”
“二兄!”马敦突然打断,眼中闪过一丝愤恨,“朝廷无道,天子又如此乱为,只怕要不了多久,朝廷又将陷于危难之中!
既然韦端要与朝廷对抗,那就让他顶在前面,无论是赢是输,我们都损失不了什么!”
他想起了三兄马日磾之死,一心忠于汉室,最终却落得那般下场。
“天子乱为?”马严瞥了一眼,苦笑的摇摇头,“你啊,从未进入仕途,还是没有了解清楚当前的局势!”
正当马敦要辩解时,堂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一名仆人慌慌张张地跑来,在门外禀报:“老爷,耿纪和皇甫郦来访!”
他闻言一惊:“他们怎么来了?二兄,你要不要避一避?”
马严略一思索,摆了摆手:“不必了。老夫既然来了,早晚会被他们知道,还不如坦然一见,也好商量一下对策。”
………
槐里,西门外二里处。
在官道左侧的一处凉亭,几十名身着便服的挎刀大汉散布在四周警戒。他们看似随意站立,实则将凉亭围得水泄不通。
凉亭里,贾诩静坐在石墩上假寐,而法正则是不断的向东张望。
自郿县出发后,马腾率三千轻骑疾行两日,已潜伏在槐里西三十里外的山陵间。
贾诩一行则在关平护卫下先行至此。
法正毕竟年轻,心性还不够稳定。就在他等的心焦时,一阵马蹄声传至。
“回来了!贾公!关平回来了!”
关平风尘仆仆地翻身下马,快步走入凉亭,抱拳行礼:“贾公,在下已经探查清楚,城门守卫并不严密。
只要人数不是很多,再贿赂一下城门守卒,确实可以安全进入城内!”
法正精神一振,忍不住拊掌赞道:“如此那可就太好了!还是贾公有先见之明!”
贾诩这才睁开双眼,目光如古井无波:“如今乱世中,兵匪横行,行人若不是结对持刃,恐怕早就尸骨无存。那些城门守卫早已司空见惯。”
他顿了顿,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,“至于槐里城门守卫松懈……想必韦端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和严重性。不过,这对我们来说,却是一件好事。”
说着,他双眉一挑,问道:“可寻得住处?”
关平立刻回道:“已经寻得一处,叫‘马记旅店’,就在城东偏僻处。”
“马记旅店?”贾诩轻声呢喃,不禁笑道:“果然有趣,那就去‘马记’旅店,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!”
决议已定,贾诩缓缓起身向槐里西门走去。而关平手一招,数十名禁军簇拥着跟随。
不过,在行至西门前,贾诩、关平和法正却是带着部分禁军分批进入城内。
那些城门守卒本想上前盘问一番,可面对递上来的一串串金灿灿的铜钱,顿时是喜形于色,随即予以放行。
进入城后,众人又聚在一起,在关平的引路下直奔城东的“马记旅店”。
待来到“马记旅店”正门前,一名店伙计迎了出来,看着来者起码有五十余人,而且人人携带兵刃,顿时变成了苦瓜脸。
他伸手拦住就要向里闯的关平,结结巴巴的说道:“客……客官,本店住满了了人,还……还请另寻他处吧!”
关平眉头一皱,狐疑的探头向店内张望:“我说伙计,我刚刚来过,你还说有客房,怎么才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客满了?”
说着,他的手按在了刀柄上,“怎么?是不是欺负我们是外地人?”
伙计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,很快就惊动了店内的掌柜。
掌柜快步走出并推开伙计,躬着身向众人作揖:“诸位客官见谅,今日实在是抱歉,小店确实客满,无法接待诸位了。”
关平心中恼怒,正要发作,贾诩却是抬手制止:“关平,不得无礼!”
关平无奈,领命之后,扶着刀柄退至一旁,但看着掌柜和伙计的眼神,却是十分不善。
贾诩缓步走上前,抬头望向门楣上的匾额,那“马记旅店”四个小篆写得古朴有力。
他微微一笑,目光转向掌柜:“请问,这家旅店是否属于茂陵马氏?”
掌柜明显一怔,随即强笑道:“老先生真是好眼力,小店本家确实是茂陵马氏。只是老先生怎会……知晓?”
贾诩的笑容更深了:“老夫不但知晓这家旅店属于茂陵马氏,而且还知道茂陵马氏的主人此时也在旅店之内。”
掌柜的脸色瞬间变了数变,随即又强自镇定:“老先生说笑了,家主怎么会无缘无故远来本店……”
话一出口,他便意识到自己失言了,急忙住口。
他正要辩解,贾诩却拱手道:“麻烦掌柜回去禀报,就说他的故友来访,但求一见。”
掌柜狐疑地打量着贾诩,又看看关平、法正和那些杀气腾腾的随从,犹豫片刻后问道:“敢问先生尊姓大名?”
贾诩淡淡道:“你就说老夫姓贾即可。”
“姓贾?”掌柜又是一怔,想了想抱拳道:“既然如此,还请贾先生在此稍待,在下去去就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