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‘马记’风云〔3〕(1 / 1)

加入書籤

贾诩端坐上首,神色淡然,仿佛这内堂本就是他的主场。

马敦站在一旁,几次欲言又止,但在兄长马严面前,终究不敢贸然开口。

马严对此似乎并无什么不满,只是微微一笑,在右侧首位坐下,又抬手示意众人入座。

皇甫郦曾为朝廷官员,自然坐在左侧首位,耿纪紧随其后。

马敦则紧挨着马严,而法正虽无名望,但因是贾诩带来,也得以坐在左侧末位。

可堂内无人开口,一时安静得能听见彼此呼吸的声音。

马严心思转动,轻咳一声,打破了沉寂:“贾公,未想今日能有幸在此相会,只是此地太过简陋,若有怠慢之处,还请海涵!”

贾诩缓缓睁开眼,淡淡笑了一下:“马公言过了,此地虽是‘马氏’旅店,但却是汉家之土,我并没有任何委屈之感,反而如沐春风。”

马敦脸色微变,刚要开口又被马严制止,只得摁下心中的不满。

至于皇甫郦和耿纪,二人立时露出了一抹喜色。尤其是耿纪,甚至有些激动的扭动了一下身体。

马严却只是不动声色地笑了笑:“贾公此话深意,不知可否明示?”

贾诩环视众人,声音忽然提高了几分:“我奉天子诏命推行两政。右扶风乃大汉疆土,理当支持朝廷举措。然而——”

他话锋一转,“听闻有人非议天子,意图抗命。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?”

话音一落,耿纪第一个站了起来,年轻的面庞因激动而泛红:“贾公!在下耿纪,虽无官职在身,却知大义所在!

如今天子英明,朝廷重振,新政势在必行!耿纪愿效犬马之劳!”

说罢之后,他深深拜了下去。

皇甫郦紧随其后,声音中带着感慨:“贾公,乱臣当道多年,诸侯割据,汉室衰微,在下本已心灰意冷。

如今天子亲政,中兴有望,在下愿尽绵薄之力,不负先祖之志!”

贾诩满脸笑意,轻轻颔首:“两位皆是忠义之士,我已然知晓。临行前,天子曾言过,朝廷百废待兴,要我举荐贤才,两位均是名臣之后,理当继续为天子尽忠、为大汉中兴尽力!”

耿纪激动得身体微颤,他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太久了。

天子两次下诏征辟有志之士,他虽早有心前往中都,可却犹疑不定。

如今有了贾诩的举荐,他终于不再犹豫,随即躬身一拜:“耿纪不才,愿听贾公差遣!”

贾诩点了点头,抬手示意耿纪和皇甫郦坐下,随后目光转向马严和马敦二人。

马敦的脸色越来越难看。他瞪着耿纪和皇甫郦,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。

恼怒二人今日竟在贾诩面前争先恐后地表忠心,简直无耻之极!

心中更恨的是,贾诩冒然来访不但喧宾夺主,还竟然公开挑拨分化诸族之间的关系。

按照眼下的局势,即使他们仍有心与朝廷相抗,可势单力孤之下,也是难以成事的。

马严依然神色平静,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意。

见马严没有表态的意思,贾诩也不以为意,语气变得深沉起来:“前太傅马日磾身死淮南时,天子虽有心维护,却是无力。

今天子重掌权柄,筹建英烈祠,马日磾忠心汉室,理应入祠受祭!”

马严猛地抬头,眼中满是震惊。马敦更是直接站了起来:“贾公此言当真?”

贾诩淡淡一笑,随后变得肃然,伸手从怀中取出一份白色帛书。

他缓缓起身,神情肃穆的扫视众人:“此是天子诏书,你们接旨吧!”

皇甫郦、耿纪和法正立刻跪倒在地。马敦看向兄长,见马严长叹一声,整衣跪拜,只得跟着跪下。

“制诏……朕每念勋旧,恻怛于怀。今稽考彝典,询谋佥同。特赠公车骑将军,谥曰'文成侯'……

念公之勋,宜延后嗣。其以长子马颙嗣爵为关内侯,永承先祀。侍直阙下,以彰朝廷优渥之恩,慰忠魂于九原。”

贾诩的声音在堂内回荡,马严的肩膀微微颤抖。当听到“文成侯”三个字时,一滴泪水无声地滑过他布满皱纹的脸颊。

“陛下啊——”马严再也控制不住,伏地痛哭。多年的委屈与怨恨在这一刻土崩瓦解。

皇甫郦也是面露戚色,他想起了去年病逝的叔父皇甫嵩,那位平定黄巾的名将,终究没能等到朝廷重振的这一天。

贾诩走下首位,亲手将诏书递给马严:“马公,除追谥前太傅外,陛下另诏汝与马续、马颙入朝。朝廷不能让忠臣闲置于野外。”

他顿了顿,“至于前太傅的遗体,朝廷也会择机运回。”

马严双手接过诏书,看到那方鲜红的玉玺印记时,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。

待小心的将诏书收入怀中,他抹去泪水,声音仍带着哽咽:“三弟翁叔为忠义而死,死得其所,不负我茂陵马氏先祖之志!

如今天恩浩荡,三弟泉下有知,定会瞑目!只是老夫……”

他又有些犹豫,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:“年迈体衰,恐怕会有负圣望啊!”

贾诩心领神会,劝慰道:“前廷尉左监法衍身患疾病,如今陛下相召,仍是欣然赴朝!马公与之相比,可就……”

话未说完,可意思已经很明显。

天子下诏追谥马日磾,并赐予茂陵马氏恩赏,若是你马氏再不识趣,那可真的是有负圣望了。

马严心知肚明,知道是该做出抉择的时候了。他收敛心神,面色变得肃然,朝马敦使了个眼色,二人一起朝长安方向郑重跪拜。

“陛下厚望,臣等无以回报,唯有尽心竭力报效陛下!”

贾诩心中大定,脸上终于露出真诚的笑容,上前虚扶起马严:“有马公这句话,我此次右扶风之行算是功成了,陛下得知也会欣慰有加!”

马严勉强笑了笑,心中百感交集。

他知道,从这一刻起,茂陵马氏将彻底绑在天子的战车上。但想到马日磾终于得到应有的哀荣,又觉得这个选择或许是对的。

隔阂一解,堂内的气氛终于变得融洽起来。几人重新落座时,马严却是力主贾诩坐在上首。

贾诩略作推辞后,便欣然接受。

一阵寒暄后,马严捋着胡须问道:“贾公,天子欲要推行两政,不知准备如何做?老夫也好配合一二!”

马敦闻听二兄的话,脸上没有一丝异常的表情,反而是颇为认同的点头。

对他们而言,那些隐匿的百姓和盐铁之利,远不及家族的未来重要。

既然天子有意扶持茂陵马氏,那他们自然是心悦相随。

贾诩没有直接回答,反问道:“以马公之见?”

马严叹道:“如今看来,韦端已经是铁了心与朝廷相抗。他相邀我们前来,无非是要与他一起而已!”

他顿了顿,眉头紧锁,“若要在右扶风推行两政,势必要拔除韦端这根钉子,可这又是何其难也?

贾公只带数十人而来,恐怕难以撼动韦端!毕竟其身为右扶风太守,麾下也是有数千兵马!

即使除掉韦端,那数千兵马万一生事,右扶风必将血流成河,想必这也不是天子和朝廷所愿看到的!”

“马公所虑极是!”贾诩点头,“不过有一点却是说错了,我并未是只带数十人而来!”

“哦?”马严、马敦、皇甫郦和耿纪皆是精神一震,目光如炬的看着贾诩。

贾诩眼神瞥向法正,法正起身拱手道:“诸公,实不相瞒,伏波将军马腾已率三千骑兵隐藏在槐里城西三十里处。只要信使一到,那三千铁骑顷刻可至!”

“果真如此?”耿纪激动的猛然站起。

贾诩点头确认。

“要是如此,那大事可定矣!”马严禁不住捋着胡须长舒了一口气。

贾诩一见,笑道:“既如此,那我们就商议一番如何行事!”

………

郡衙后宅,书房内,韦端来回踱着步子。不知为何,他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。

自从担任郡上计掾开始,他在官场沉浮近三十年,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,早已练就了敏锐的危机意识。

他站定下来,凝眉望着堂外,喃喃自语道: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”

“父亲!”

韦端心中一惊,就见长子韦康急匆匆的走来。

他不悦的呵斥道:“何事如此慌张?”

韦康神色一凛,忙恭敬的一礼:“父亲,孩儿已经查清楚了马敦的住处!”

“哦?”韦端脸色稍缓,“那他住在哪里?”

韦康上前禀道:“就住在‘马记’旅店,据说其二兄马严也来了,只是从未露面。而且耿纪和皇甫郦如今也是搬到了那里暂住!”

韦端闻听,不由得冷笑道:“看来他们是准备商议如何应对了,只是希望他们莫要走错路!”

韦康不置可否,犹豫半晌后说道:“父亲,孩儿以为迟则生变,不如早日逼迫他们做决定!”

“迟则生变?”韦端呢喃一声,心中豁然开朗,点头赞道:“你说的很有道理。为父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出了岔子。

如今既然他们几人同在一处,那就好说了。只要他们愿意跟随我们行事,则大事可定!”

说到这,他吩咐道:“事不宜迟,今日戌时你随为父前往一趟‘马记旅店’。”

“是,父亲!”韦康领命正要退去,又听韦端说道:“让尹奉调一百甲士随行!”

“父亲,是不是有些不妥?‘马记旅店’在城内而已。而且若是引起马严等人的不适,恐怕会起反效应!”

“小心无大错!至于马严几人,为父届时自会解释!”韦端面色凝重,挥了一下手。

韦康无奈,只得抱拳领命。

戊时初,夕阳西下,一轮残月悬挂空中。郡衙外,都尉尹奉领一百甲士已经恭候多时。

他的身旁,还有一辆豪华马车。

眼见韦端和韦康皆是一身便服的走来,他连忙上前抱拳行礼:“末将拜见主公!”

尹奉,凉州天水人,韦端任凉州刺史时,受其征辟后一直追随至今。

韦端面色肃然,看着眼前杀气腾腾的一百甲士,微微颔首。“最近城内可有什么异常?”

尹奉咧了咧嘴:“回禀主公,城内安然无恙。只是不知主公要前往何处?有末将在,任何宵小都不敢靠近!”

韦端满意的点点头:“有尹都尉,老夫自然是放心!不过你要记住,切不可惊扰了百姓!”

说着,他一边走向马车,一边吩咐道:“去马记旅店!”

韦端上了马车后,韦康策马护在一侧。而尹奉则是大手一挥,一百甲士把马车团团包围开始向‘马记旅店’行进。

马记旅店,后院。

“二兄,贾公,韦端来了,而且还带了一百甲士!”得到掌柜汇报的马敦急匆匆的入内说道。

“韦端来了?”马严心中一惊,转头看向了贾诩。

耿纪却是直言道:“还带了一百甲士来,难道贾公来此被他发现了?”

说着,他转头看向贾诩:“贾公,要不趁机拼了,在下定保贾公无虞!”

贾诩从容不迫,点点头后又微微摇头。

耿纪不解,正要开口再问,贾诩淡淡笑道:“诸位稍安勿躁,他要是发现了老夫,恐怕早已带甲士闯入。”

话锋一转,“可即使如此,也不能否认他发现了什么端倪!”

“那我等该怎么办?请贾公示下,我等定听贾公吩咐!”耿纪当即抱拳表忠心。

贾诩没有回应,目光扫向了马严、马敦和皇甫郦。三人一见,纷纷上前,马严叹息一声:“事已至此,已经没有缓和之地,一切皆听贾公调遣!”

“好!”贾诩点头赞道,捋着胡须,目露精光:“以老夫之意,此次却是一次良机,不过需要速战速决!”

“孝直!”他转头看向法正,“请羽林郎关平进来!”

“是!”法正知道事情紧急,行礼之后快步走出。

不多时,挎刀的关平匆匆走入,还未行礼,贾诩已经直接问道:“关羽林郎,韦端带来一百甲士,你可有信心拿下?”

关平挺直腰板,昂起头:“请贾公放心,这五十羽林皆是军中佼佼者,以一敌五也不是问题!”

“只是……”他略显犹豫,“来的太过仓促,羽林皆未披甲,恐怕会伤亡惨重!”

马严却是接过话头,笑道:“无妨,若贾公不介意,老夫可供五十套轻甲!”

关平顿时大喜,贾诩目光一闪,却没有多问,直接拱手:“马公深谋远虑,多谢了!”

马严摇头苦笑:“乱世之中,不得不做些准备罢了。“随后看向马敦,“季长,把藏在后院的那五十套轻甲取出,再另选一套铁甲赠予关羽林郎!”

马敦心领神会,抱拳后离去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