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 血火将至(1 / 1)

加入書籤

待许攸告辞离去,杨懿仍安坐在案几后,可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激动。

在他的潜意识里,若袁绍出兵,中都的小朝廷怎能与之相抗。

而且既然走出这一步,那就要义无反顾。

“家主……不!老爷!”管家杨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,带着几分急促。

杨懿头也不抬:“何事?“

“大老爷来了,已到了前厅。”

杨懿眉头一皱,随即舒展开来:“我现在就去,让他稍定片刻。”

他整了整衣冠,大步走向前厅。

远远便看见杨众负手而立,正望着厅堂正中悬挂的“四知堂”匾额出神。

那匾额是先祖杨震所留,取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”之意,警示后人慎独守正。

“原来是兄长。”杨懿拱手行礼,脸上堆满了笑容,“兄长此来可有要事?”

杨众收回目光,转过身来,直视杨懿:“听说你又见了许攸?”

杨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,随即若无其事地挥退左右侍从:“兄长消息倒是灵通。不错,许子远方才确实来过。”

对于杨懿的态度,杨众微微皱眉:“你可知你在做什么?许攸乃是袁绍的心腹,要是传入中都让天子知晓,你知道会为杨氏带来什么麻烦?”

“麻烦?”杨懿的脸色渐渐变得阴冷,“兄长只想到杨氏的安危,为何没有考虑我的处境?”

“至于许攸的来意?”他轻哼一声,露出了一抹轻蔑,“无非是想借我之力,来达到他的目的罢了!”

“你既然知道许攸目的不纯,为何还要与其接触?”杨众有些生气,带着一丝质问。

“哼!我的事情还不需兄长来教!”杨懿猛甩了一下衣袖。

杨众轻叹了一口气,语重心长:“老夫早就劝过你,朝廷维艰,要以大局为重。

区区几千石粮草又算得了什么?至于那些隐匿的百姓,本就属于朝廷之民!

可你呢?不但一粒粮未献,现在更是蛊惑族人私藏那些隐匿的百姓!”

顿了顿,他又道:“如今天子要推行两政,你应该做出表率,而非与朝廷对抗!”

“够了!”杨懿突然大喝一声,心中的怒气再也无法抑制,“若是兄长来此只是为了做太尉的说客,那就免尊开口!”

缓了缓语气,“我杨懿一人做事一人当,既然不合你的意思,那就请离开弘农,免得届时会连累到你!”

杨众脸色微变:“你要做什么?难道真要与袁绍同流合污?”

“同流合污?”杨懿嗤笑一声,“兄长不要把话说的这么难听!袁本初四世三公之后,与我杨氏本有姻亲,何来同流合污之说?”

他逼近一步,压低声音,“倒是兄长,莫要忘了你可是杨氏之人!”

杨众心中叹息一声,已然知道杨懿心意已决。他微微摇头:“既然如此,老夫也不再说些什么,你好自为之!”

说罢,他就要转身离去。

“且慢!”杨懿脸色阴沉,死死盯着杨众。

“怎么?你想要对老夫不利?”杨众转身,似笑非笑。

杨懿脸色有些不自然,深吸一口气,淡淡道:“你是兄长,我自然要对你有几分尊重,只是你已经知晓我要做之事,那你就不能擅自离开!”

杨众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:“放心,老夫就在偏院,哪也不去。”

他深深看了杨懿一眼,拂袖而去。

出了内堂,他就要往自己的小院走去,忽见私兵统领杨昆在庭院中训斥几名腰间佩剑的门客。

他稍作沉吟,便走了过去。

“这几人都是什么人?”

杨昆,是管家杨沛之子。

瞥见杨众走来,他连忙笑着迎上前施礼:“小的杨昆,见过老爷!”

说着,他又手指着那些门客,“老爷指的是他们?”

杨众微微点头。

杨昆笑道:“他们都是家主……”

谁知话未说完,杨众便开口打断:“弘农杨府没有什么家主,你应该称呼杨主事!”

杨昆一愣,但又不敢与杨众犟嘴,毕竟其只是一家奴之子,身份低贱。

“是,老爷说的是!”杨昆谄媚的笑了笑,“这些都是主事吩咐小的招揽的门客!”

说到这,他挺胸抬头,傲然道:“而且都是小的精挑细选的,绝对出类拔萃!”

杨众没有说话,只是打量了一番那些门客,见其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。

而且其中有两人更是气质突出,格外引人注目,他不由得心中微动。

“很好,你确实有心了!”杨众笑着夸赞了两句。

杨昆心中高兴,大嘴咧了咧,正要再说些邀功的话,却听杨众继续说道:“如今世道不是很太平,既然杨主事招了这么多门客,赠予老夫两人护卫安全,如何?”

稍后,他指着其中两名门客:“就这两人吧,至于其他的,你都交于杨主事!”

杨昆愕然,随后有些心中发急,却见杨众脸色一沉:“怎么?老夫的话你也不听了?”

“不是……小的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
“那就好!此事你尽管去向杨主事说明,他会同意的!”

说完,杨众指着那两名门客:“跟老夫来吧!”随后转身向自己的小院走去。

那两名门客面面相觑,相互对视一眼后,见杨昆虽然面露难色但却没有阻拦的意思,于是在向其行了一礼后,径直走出跟着杨众走了。

杨昆如丧考妣,吩咐剩下的门客几句便向内堂走去。

来到内堂外,见杨懿正烦躁的在堂内踱步,不禁脖子一缩,小心的喊道:“家……家主!”

杨懿转头一看是杨昆,心中一喜,忙招其进来问道:“那些门客招揽的如何了?”

杨昆有些迟疑,最终还是说道:“已经招揽十余人,只是……”

“只是什么?快说!”杨懿本来就心情不好,忍不住一顿呵斥。

杨昆吓得一哆嗦,连忙回道:“只是有两人刚被中丞截走了……”说完,他便低下了头。

“杨众?”杨懿心中有些不满,“那你可知他要那两名门客干什么?”

“说如今乱世当道,要过去是为了保护他的安全!”

杨懿恍然,不由得轻笑一声:“看来他还是小人之心,怕我谋害他!”

想了想,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,只是两名门客而已。

“那好,就随他们去吧,此事你不用再理会。不过,对于剩下的那些门客,你要严加训练,我有大用!”

“是,请家主放心,小的定会把他们训练成家主的得力干将!”杨昆拍着胸脯,大表忠心。

杨懿点了点头,转而沉声问道:“还有一事,我让你从各处庄园中募集的人马如何了?”

杨昆精神一振,上前激动道:“小的已经抽调五千人,皆是精壮之士,只是兵器……”

“兵器的事你无需操心,我自会解决!”杨懿摆摆手,“另外你要把那些族中私兵混入那五千新兵中,充作骨干!”

“诺!”杨昆行了一礼,躬身退去。

杨昆走后,内堂重新寂静了下来。

杨懿起身走到窗前,望着院中摇曳的树影,喃喃自语:“想让我俯首称臣?哼!我命由我不由天!”

………

杨众回到自己的小院,来到内堂后告诫下人若没有吩咐不准靠近。

稍后,他端坐在案几后,仔细端详着跟进来的两名门客。

两名门客被他看的有些不知所措,但面上却毫无一丝拘谨和畏惧,甚至透着警惕。

杨众看了半晌,轻笑一声开口道:“你们可认得老夫?”

两名门客对视一眼,随后轻轻摇头。

杨众不以为意,淡淡道:“兴平二年腊月,老夫随天子东归,在强渡茅津渡时失散。”

他眼中浮现出一丝追忆之色,“老夫侥幸逃脱,自此便回了弘农!”

稍后,他又面露愧色:“老夫一直寻机回归朝廷,可始终未得机会!”

两名门客眼中闪过一丝异色,其中一位有些络腮胡的青年抱拳道:“原来是御史中丞,如今朝廷立足河东,中丞大可放心回去,想必定能得天子器重!”

“哦?”杨众双眉挑了一下,似笑非笑:“你竟然说出老夫的官职,看来你们的来历也是不凡。”

他稍作沉吟:“若老夫猜的不错,你们定是校事府的人!”

两名门客心头一跳,堂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。

片刻后,有络腮胡的青年见也不狡辩,坦然道:“杨中丞说的不错,我二人确实是校事府校事!”

“校事?”杨众捋着胡须点点头,“据老夫所知,校事是校事府最低一级。不过,你们如此坦白,就不怕老夫告发你们?”

络腮胡青年笑了笑:“在下相信杨中丞绝不会做出此事!”

杨众有些诧异:“这是为何?要是你们来此可是目的不纯,若被杨懿发觉,肯定要对你们不利的!”

络腮胡青年没有回答,转而从怀中贴身处取出一份布帛,恭敬的呈上,“杨中丞,如今在下已然知晓你的身份,那这份书信却是可以交于你了!”

杨众微怔,随后接过布帛打开一看,只是开头的寥寥几字“杨懿已不可救药”,便让他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来。

洗看完之后,他收好布帛放入袖子中:“原来你们不但受校事府所派,还受太尉所托。”

沉吟片刻,他又问道:“太尉可还带有什么话?”

络腮胡青年微微摇头:“没有,史佥事只是让在下寻机把这封信转呈中丞,并且让我们二人听从杨中丞吩咐,只是未想会如此之快!”

杨众微微点头,随后缓缓起身踱步至堂中,望着虚空中厚厚的乌云,不禁长叹一声。

“看来太尉也是下定了决心,不过乱世之中,为了全族,总是要有所取舍、有所牺牲!”

他转过身,笑着问道:“老夫还未知晓你们二人的名字,说说吧!”

络腮胡青年抱拳说道:“在下鲍出,字文才,京兆尹新丰人,天子第一次下诏征辟有志之士时,在下便投了贤良馆,如今被史佥事选中成为了一名校事府校事!”

杨众眼睛一亮:“原来是从食人贼手中夺回母亲的鲍文才,老夫略有耳闻啊!”

可鲍出神色一黯:“当不得杨中丞夸赞,在下未能护好母亲周全,实为不孝。”

杨众目露赞赏,并未多言,转头看向另一位略微有些瘦弱的青年:“你又是何人?”

瘦弱青年微微拱手:“在下祝公道,河南人,与史佥事是旧识,与文才同一时间成为校事府校事。”

杨众点点头:“既如此,那你们就留在老夫身边听令行事!”

鲍出和祝公道领命,鲍出一时有些扭捏:“杨中丞,不知您打算如何行事?要是一直待在您的身边……”

“放心,老夫绝不耽误你们立功!”杨众笑了笑,“不过老夫想问,你们擅长什么?”

鲍出还未说话,祝公道却是微微昂首:“中丞需要什么,我们便擅长什么!”

杨众笑了笑,随后变得肃然:“外面的事自有太尉和宁辑将军去处理,但这弘农城内之事,就需老夫来做!”

鲍出和祝公道相视一眼,随后齐声说道:“请中丞示下!”

杨众点了点头,“你们可知袁绍的使者许攸住在何处?”

二人摇摇头。

“既然不知,那老夫就告诉你们,你们只要寻机把他拿下即可!”

说到这,他脸色阴冷,“老夫要断袁绍一条臂膀,让他知道蛊惑杨氏族人的后果是什么!”

………

弘农城,东北三十里外的荒野上,一支大军正在安营扎寨。白色旗帜在暮色中猎猎作响,上面绣着斗大的“张”字。

而在大营的辕门内,数百骑兵簇拥着一员魁梧大汉。

大汉身披铁甲,头顶兜鏊,座下纯白色的战马更是引人注目。

此人便是黑山军头领之一——张白骑。

他眯着眼眺望远方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“哒哒哒~”杨奉领着数十亲卫从营内策马而至。“张首领,为何在此扎营?”

杨奉自奉许攸之命入崤山劝说张白骑,在许以重利后欣然答应出兵。

只是行至此处,张白骑却是突然下令安营扎寨,让杨奉心中不满。

所以他的语气中,不免带着一丝质问。

张白骑眉头一皱,瞥了一眼赶过来的杨奉,冷冷道:“怎么?大军是走是停,还要杨将军的首肯?”

杨奉一时语塞,脸色涨的通红,忍下不满劝道:“张首领,我们不是早已说好,只要张头领率军攻下华阴,城内一切女子钱帛等等均归于你!

如今段煨刚归华阴,定是毫无防备,正是出兵破城的良机啊!”

张白骑冷笑:“杨奉,你真当我张白骑是傻瓜?愿意被你们牵着鼻子走?”

杨奉脸色微变,心中涌起了一股不安:“张头领此话何意?”

张白骑转头继续望着前方:“袁绍何其人也?他与我黑山军深仇四海,我怎么相信他的诚意?

再者,华阴城高墙厚,段煨麾下又是精兵,若是强攻,损失的只会是我的兵马,这种蠢事我岂会干?”

杨奉深吸一口气,强自镇定道:“那张首领打算如何?”

张白骑微微昂头,面上露出了自得之色:“城,我是要攻的,但却不是华阴而是弘农。”

“弘农?”杨奉惊呼一声。

“不错!正是弘农!弘农乃是郡治,富裕比华阴有过之而无不及。而且城内守备不多,此时正是良机!”

“张头领攻打弘农,难道不怕与杨氏和袁绍为敌……”

张白骑冷冷瞥了一眼杨奉,面露不屑:“杨氏和袁绍何时把我当做朋友,他们是欲除我而后快!”

说到这,他又讥讽道:“不像杨将军,身为大贤良师的弟子,竟然要助纣为虐,背叛太平道!真让人不齿啊!”

“你……”杨奉心中气急,但看了看周遭那些虎视眈眈的黑山骑兵,硬是忍了下去。

稍后,他猛一抱拳:“既然张头领不愿配合,那在下就此别过,只是希望张首领想清楚惹怒袁绍的后果!”

说罢,他手一挥,领着数十亲卫就要向辕门外冲去。

张白骑眼中寒光一闪,“哼!想走?那岂不是要泄露我的计划!”

说到处,他突然高喝道:“杨奉背叛大贤良师,罪在不赦,杀!”

话音刚落,身后那些骑兵骤然发动,拔刀杀向了杨奉及其几十亲卫。

猝不及防之下,杨奉及其亲卫被杀的大败。

也不知他是命大还是怎着,背后中了一箭后在几名亲卫的拼死保护下竟然逃脱了。

黑山骑兵就要去追,却被张白骑下令制止。一名大将上前不甘的问道:“首领,为何放过他?万一逃回弘农……”

张白骑冷冷道:“放心,他是绝不敢回去的。一个只顾摇尾乞怜的丧家之犬,是得不到那些士族正眼一看的!”

话音刚落,一骑从弘农城方向疾驰而来。

张白骑精神一振,当即喝道:“速把他带过来!”

不多时,那名骑士喘息着走近,行礼之后禀道:“大首领,咱们的人从弘农城内传来消息,说城内只有刚刚聚集的数千青壮,根本不足为惧!”

“好!厚赏此人!”张白骑心头大喜,忍不住大笑了起来。

稍后,他扬起马鞭:“传令下去,今夜让儿郎们好好休息,明日一早进军弘农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