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8章 河内之局(1 / 1)
侍中董昭与尚书令周忠接到天子紧急宣召,不敢有丝毫怠慢,匆匆赶往宫城。
在养心殿外由小宦官通传后,两人整理了一下衣冠,恭敬地缓步入内。
两人趋步至御阶之下,依礼叩拜。
“臣侍中董昭,叩见陛下!”
“臣少府兼尚书令周忠,叩见陛下!”
刘协淡淡笑了笑,“卿等且起来就坐,此次非正式召见,无需多礼!”
“臣谢陛下!”两人谢恩起身,随后退至御阶两侧的锦墩上小心坐下。
天子态度温和,心中有事的周忠稍稍松了口气。
他微微躬身,笑道:“陛下宽仁体恤,实是臣等之福!”
刘协却没有过多寒暄,直接拿起御案上那份他早已看完的奏疏:“你们先看看这个,这是车骑将军张杨,刚刚递上来的请辞奏疏。”
李坚连忙接过奏疏,又走下御阶,先呈给了距离较近的侍中董昭。
董昭心中早已知道,但却故作认真的看了一番,又由李坚转给了周忠,随后微微闭目。
周忠一看,眉头微皱,随手把奏疏还给了李坚,禀道:“陛下,车骑将军此时请辞,臣虽然不知其中原因所在,但臣以为,此举是不是有些不妥?”
刘协眉毛微挑,颇感兴趣的问道:“哦?周卿且说说,有何不妥?”
周忠斟酌了一下语言,回道:“陛下容禀,河内太守张杨因奉诏护驾大功升至车骑将军,此是朝廷酬功之典,天下共见。
而如今朝廷重振,又逢陛下两次下诏征辟有志之士,若车骑将军反向为之,恐怕会让天下人,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之辈,生出诸多猜忌!”
刘协想了想,轻抬了一下手:“周卿且继续说!”
周忠拱手继续道:“他们会以为,是朝廷不能容人,是陛下……苛待功臣!若是这些言论起来,对陛下、对朝廷都是有莫大的伤害!还请陛下三思!”
刘协听完,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:“周卿说的确实有一番道理。”
稍后,他又问道:“那依周卿之见,朕当如何处置?”
周忠见天子认可,才提出建议:“陛下,以臣看,不若先行安抚,暂时拖延一段时日?毕竟,冀州袁绍虎视眈眈,朝廷正值用人之际,车骑将军及其麾下河内兵马,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。”
“嗯。”刘协再次点头,似乎认同了周忠的看法。
但他随即话锋突然一转,笑了笑:“只是,若朕……决意准其所请呢?”
周忠一怔,抬头愕然地看向天子刘协。
他有些不理解天子的深意,不敢多言。
刘协目光转向董昭,笑道:“公仁,此事你怎么看?”
董昭睁开双眼,心中却是早有料到。
他躬身一拜:“陛下若决意准车骑将军张杨请辞,臣……并无异议。”
周忠忍不住侧目看向董昭,随即心中若有所思。
刘协脸上的笑意更浓,他抬手示意:“公仁既同意,不妨说说你的见解。朕,愿闻其详。”
董昭再次一揖,才坐下缓缓道:“陛下明鉴。车骑将军张杨蒙陛下天恩才位极人臣。如今却执意请辞,那定是有他的苦衷。陛下若是强行挽留,恐怕会适得其反。
以臣之意,陛下不若顺水推舟,准其所请,也可显示陛下体恤臣下、宽仁大度之德,让其对陛下始终是感恩于心!”
稍后,他又话锋一转:“至于周少府所虑,会招那些居心叵测者非议,陛下也不可不察!”
刘协神色变得肃然,手指敲了一下御案,“你且继续说!”
他知道,董承既然这么说,肯定还有下文。
果不其然,董昭捋了捋胡须,肃然道:“河内乃是司隶之东北门户,毗邻冀州。若袁绍选择从河内突破,一旦河内有失,袁军西可进击河东、弘农,威胁中都根本;南则可渡河攻略河南尹,兵临洛阳!届时,朝廷苦心经营的中兴之局,必将毁于一旦!”
他稍作停顿,“若让张杨回归河内,便可替朝廷扼守要冲,朝廷才可安稳的发展!”
周忠在一旁听着,心中豁然开朗!
稍后,他惭愧的起身拜道:“陛下!臣愚钝,未能洞察到其中的利害!董侍中所言,臣深表赞同!”
“不过,”他微微一笑,又补充道:“既然陛下决意准张杨归河内,臣以为,不妨再下明诏,令其以车骑将军兼领河内太守身份,全权负责河内军政防务。”
“同时……”他又建议道:“河内毗邻河南,而河南百废待兴,尤其以督造洛阳皇宫为重中之重。如今陛下虽定安邑为中都,但却是权宜之计。汉室正朔,终将东归洛阳旧京!
陛下可令张杨在坐镇河内、防备袁绍之余,就近支援河南尹,协理督造洛阳宫室及洛阳城重建事宜。”
董昭沉思片刻,笑着赞道:“陛下,臣附议周少府所言!”
刘协见二人意见一致,心中权衡一番。半晌之后,他也是微微颔首,“既如此,那就准车骑将军所奏!”
片刻后,他又沉声说道:“不过说到袁绍,校事府刚刚传来消息,袁绍遣使平阳与匈奴右贤王私会,所图非小啊!”
董昭和周忠心中一惊,周忠急声说道:“陛下,匈奴人一向是狼子野心,畏威而不怀德,毫无信义可言,若是去卑倒向袁绍,那势必会威胁中都,此事非同小可,陛下应早做决断!”
董昭的脸色也是异常凝重,缓缓道:“如今去卑已与袁绍私会,恐怕其心已经有异,若无雷霆手段,恐怕会遗患无穷!”
“遗患无穷?”刘协却没有生气,反而笑了笑,随后又轻叹了一口气,“朕本以为,去卑受朝廷册封与恩赏,定能安分守己,可未曾想……终究是野性难驯。”
稍后,他语气冷了下来,“既如此,朕就不能坐以待毙,任其与袁绍有所勾连!”
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视着周忠和董昭,一字一顿道:“朕决定移驾平阳,你们觉得如何?”
周忠连忙劝道:“陛下刚从长安回銮不久,若是再次移驾平阳,是否会影响中都人心稳定?”
“无妨,”刘协摆了一下手,“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后,也是时常亲征四方,以安天下。如今,朕却是以巡视为名突然莅临平阳。况且,平阳距中都不过咫尺之遥,快马一日可至。”
“若是这样,那臣无异议!”周忠想了想,又见天子心意已决,便不再出言相劝。
这时,董昭趁机说道:“陛下,既然决意亲往平阳,不若借此机会派遣朝臣前往并州,有陛下天威在,想必定能尽快纳并州诸郡于朝廷治下!”
刘协目光一闪,“哦?公仁的意思是?”
董昭回道:“陛下虽然已令侍中贾诩持节前往并州,但其并不会长期驻留,并州还需一重臣坐镇!”
刘协闻听,这才明白过来,点头赞道:“公仁说的是,自丁原走后,并州无刺史多年,如今却是时机已到!”
说到这,他又眉头一皱,“可是此位关系重大,朝中诸卿,又有谁可当此重任?”
并州毗邻河东,是拱卫中都的北方屏障,其刺史人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此人需得天子绝对信任,既有威望,又有能力,还需有魄力处理复杂的胡汉关系。
如此敏感重要的位置,即便是他们这样的重臣,也不敢贸然举荐。
刘协微微闭目,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,脑中飞速掠过一张张朝臣的面孔。
突然,他停下了动作,睁开眼看向董昭,问道:“洛阳令司马防,可已至中都?”
董昭没有回话,周忠却是心中微动,忙回道:“禀陛下,洛阳令司马防早已抵达中都,如今已经在中都闲置多日!”
“好!”刘协眼中精光一闪,当即说道:“李坚!”
“奴婢在!”
“即刻传旨,宣洛阳令司马防,速速入宫觐见!”
“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