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李膺后人(1 / 1)

加入書籤

殿内关于弘文馆取士的讨论尘埃落定后,太常王绛、尚书令周忠、并州刺史司马防和侍中董昭几人接连退下。

天子刘协走出养心殿,站在高高的丹墀之上。晚风带着微凉气息拂过,让他精神为之一振。

他环顾四周,持戟肃立的禁军如同沉默的铁塔。随后他望向掖门之外,夜幕之下的中都城廓。

宫外虽然已经是万家灯火,但他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与沉重。

作为大汉天子,虽然是高高在上,俯视着芸芸众生,可他却不得不小心谨慎,如履薄冰的维持着这个泱泱帝国的生存。

“李坚!”

“奴婢在!”李坚亦步亦趋的跟在天子刘协身后。

刘协侧目瞥了他一眼,见其神色肃然,淡淡笑了笑:“在朕的身边伺候,真让你觉得这么如临大敌,一刻也不敢松懈?”

李坚心头一紧,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叩道:“陛……陛下,奴婢岂敢有这种心思,只是陛下天威煌煌,奴婢唯有战战兢兢,不敢有丝毫怠慢!”

“不敢?”刘协轻笑一声。他并未让李坚起身,又意有所指的说道:“只要你恪守本分,莫要学那穆顺,自作聪明,擅越雷池,便是了。

李坚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,头埋得更低:“陛下明鉴!奴婢……奴婢深知自己的身份!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该说!绝不敢有半分逾越!”

刘协不置可否,只是轻抬了一下手,“起来吧,你是朕的贴身之人,无外臣在场时,无需这么紧张。”

李坚虽然口中称谢,却依旧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全礼,才缓缓起身。

他抬眼偷瞧了一下天子刘协的神色,心中一时有些惴惴不安。

他在怀疑今日在司马宅收下那盒茶叶的事,是不是被陛下知道了?

可见天子一直没有追问司马宅之事,他才暗自长舒了一口气。

就在这时,刘协不经意地轻轻问道:“你说……周忠此人,对朝廷,对朕,是真的忠心吗?”

李坚一愣,向四周看了看,除了远处戒备的禁军,这里只有他和天子二人。

他随即知道天子是在询问自己,犹豫片刻后才小心的回道:“陛下,奴……奴婢只是一介身有残缺的的阉人,太祖高皇帝曾有明训,宦官……不得干政!奴婢不敢妄议朝臣……”

刘协又冷冷瞥了一眼李坚,幽幽道:“这么说,你是畏惧太祖高皇帝的遗训,更胜过于畏惧朕了?”

“奴婢不敢!”李坚吓的再次“噗通”跪倒,身体伏在地上瑟瑟发抖,额头上的冷汗也是冒了出来。

天威难测,此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。

“哼!”刘协冷笑一声,“既然不敢,那就说说,今日朕恕你无罪!要是你再三缄其口,不愿为朕分忧,那朕,只好送你去九泉之下见太祖高皇帝了!”

李坚心里吓的“咚咚”直跳,连忙起身小声说道:“陛下息怒,那……奴婢就斗胆直言了!”

“说吧,朕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。”刘协轻摆了一下手。

李坚艰难地咽了口唾沫,定了定心神,随后躬着身子低声道:“陛下,以奴婢看,周尚书令所说的,既有真,也有假。”

“哦?”刘协眼中闪过一丝诧异,随即饶有兴味地笑了笑,“真真假假?你这话倒是有趣,且细说于朕听。”

得到天子的鼓励,李坚的胆气似乎壮了些许。他强笑了一下:“陛下容禀。周尚书令出身庐江周氏,那是江淮的名门望族。

奴婢虽然读书不多,却也听人说过一句老话:这世上,或许难有千年的王朝,却从不乏绵延千年的世家大族。”

他顿了顿,观察着天子的反应,见刘协微微颔首,才继续道:“这些世家大族,历经朝代更迭,却依然能屹立不倒,自然有其一套安身立命、保全宗族的法子。”

刘协闻听,眼中的兴味更浓:“哦?是何法子?你且说说看。”

李坚神色已经恢复如常,声音也流畅了些很多:“回陛下,依奴婢看来,无非是八个字——‘狡兔三窟,多方下注’!每逢乱世之时,这些世家便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
他们会将族中子弟,分派效力于不同的势力,甚至彼此敌对也在所不惜!只要有一支最终得势,整个家族便能借势而起,继续繁衍生息!这就是千年世家存续的根本之道!”

刘协听完,赞许的点头道:“你说得很好!鞭辟入里,一针见血!这确是那些世家大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法则!”

“不过,”他话锋一转,回到最初的问题:“这与周忠的‘真真假假’,又有何关联?”

李坚连忙接着说道:“陛下明鉴!如今朝廷立基河东,司隶之地也是趋于安稳,大汉中兴之势已起。

周尚书令身处中枢,位高权重,对此局面更是洞若观火。他对陛下、对朝廷的忠心,在当下,在明处,应当是真的。”

说到这,他声音低了些,面上更是露出了一丝嘲讽:“至于他那侄儿周瑜,追随效力孙策,恐怕也是真心实意。

要说周尚书令作为庐江周氏家主,无法约束他的侄儿,奴婢是无法相信的!”

刘协沉默良久,才缓缓点头,“你说的这些,朕也是知道。那你可知道,周忠为何不制止周瑜继续为孙策效力?”

李坚微微一笑,“陛下,因为周尚书令还在观望!”

“观望?”刘协心中若有所思,“你说的是冀并边境那数万袁军兵锋吧?”

“陛下英明!正是如此!”李坚恭维了一句,“若朝廷此次能挫败袁军锋芒,逼袁绍退军,自此朝廷威势已起将无人可挡。

那时,周尚书令自然就会令其侄儿周瑜脱离孙策,转而效忠朝廷!可若是……”

后面的话,李坚没敢说出口,但意思已是不言自明。

“哼!”刘协听完,忍不住发出一声重重的冷哼!

他负手望向已经完全暗下来的天空,繁星初现,却照不亮他此刻心中的阴霾。

虽然他能理解周忠的决定,可他如今是大汉天子,身份决定了立场,便是不能容忍这种现象的发生。

殿前一时陷入沉寂。

良久,刘协忽然转过身,直视躬身侍立的李坚!

李坚心中惊惧,连忙低下头。

刘协凝视了片刻,却是忽然笑了笑:“李坚,朕知道你是随驾西迁的洛阳旧人。可今日你能说出这番鞭辟入里、洞悉世家门道的大论,绝非寻常内侍所能及。告诉朕,你究竟是何人?”

该来的,终究还是来了。李坚心中长长叹息一声。在这样一位具有慧眼的天子面前,自己的那点过往,又能隐藏多久?

他缓缓地再次跪伏在地,这一次,不是出于恐惧,而是带着一种压抑多年的悲怆。

他伏在地上,低声泣道:“陛下乃圣明之君,明察秋毫。奴婢这点微末的身世,终究是瞒不过陛下的……”

他深吸一口气,终于说出了他的身世:“奴婢的祖父,是前司隶校尉……李公!”

“李公?”刘协闻言,明显一怔,一时没能反应过来。

他蹙眉思索着前朝旧事,好半晌,忽然想起了一人,试探着问道:“你是说……李膺?李元礼?”

李坚没有回应,只是哭的更加伤心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