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佛门神通(1 / 1)

加入書籤

《大智度论》有云:“菩萨为度众生,故求神通。”

在大乘教义中,神通的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它不再是需要被谨慎隐藏的“副产品”,而是菩萨行道的“方便法门”。

为了救度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芸芸众生,菩萨必须具备种种不可思议的能力。

于是,神通的修行和运用,被赋予了慈悲的内核。

佛门神通也因此逐渐演化出两大主流路径。

一类是降魔卫道,如怒目金刚,修的是无上伟力,神通一出,天崩地裂,威势无匹,此为“显宗”法门。

其力量直接作用于外部世界,旨在破除外在的邪魔与障碍,为众生开辟一片清净修行之地。

另一类,则专攻神魂心识,如慈悲菩萨,修的是普度众生,神通之妙,润物无声,可直抵人心,此为“密宗”心法。

密宗一脉,尤其深受《楞伽经》等强调“万法唯识”思想的经文影响,认为一切外境皆为心识所现,改变众生的根本苦厄,必须从其心识入手。

而这“入梦心禅”,便是密宗心法中登堂入室的标志性神通。

它不求山崩海啸的威能,这不仅需要施法者有极高的禅定功夫,更需要有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”的大无畏慈悲心。

因为他人的识海充满了未知与混乱,一旦被其中的负面情绪、邪祟煞气所困,施法者自身的神念亦有沉沦之危。

罗宇心中暗自比较。

李浩然的功德香火之道,与佛门的修行之法,确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两者都是入世修行,力量都源于“众生”。

但其根源与归宿,却又截然不同。

李浩然的儒门正道,是收万民感念,聚香火愿力,铸就自身之道,最终成就的是受天地认可的“神位”。

其力量,源于外,聚于己,是“成为神”。

而罗宇记忆中,曾遇到过一位佛门大能,却并非如此。

他不立神像,不求香火,因为他认为,“佛”不在庙堂,而在人心。

行走世间,救死扶伤,传播善念,并非为了收集某种力量,而是为了“点化”。

那位大能认为,佛性人人本自具足,众生皆有灵慧,只是被俗世尘埃、无明烦恼所蒙蔽。

而他们作用,就是做那个“点灯人”。

前世记忆中有一位号称“心灯古佛”的传人,那位大师的神通已臻化境。

他只需盘膝而坐,于自身心间点燃一盏琉璃佛火,那佛火之光便能映照而出,照亮方圆百里所有生灵的识海。

身处光明之中的人们,便能于浑噩中自行看清道路,于迷茫中自行寻回本心。

那位大师曾言:“我非佛,我只是点灯人,佛性人人本自具足,只需一盏心灯,便可照破无明长夜。”

那种境界,已不再是单纯的救助,而是真正的教化与启迪。

此刻,静心禅师所为,在罗宇看来,正是此道的雏形。

他以自身神念为灯,以佛法经文为引,强行进入王大的识海,为他照亮归途。

这是一种渡人,而那位“心灯古佛”传人,则是“一点光而万众明”,是点化!

前者是“术”,后者已是“道”。

一字之差,境界判若云泥。

“不过,即便只是雏形,也已是当世罕见的大慈悲、大神通了。”

罗宇心中暗道,看向静心禅师的目光中,多了一份真正的郑重。

能舍弃自身修为心神去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凡人,这份心性,便值得尊敬。

屋内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。

李浩然、罗宇、林清雪三人,不约而同地分立三方,将静心禅师和王大护在中央,神情警惕,为他护法。

黄捕头和王二则紧张地站在一旁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。

一个时辰,对于等待的人来说,是如此的漫长。

当屋外西斜的太阳将窗棂的影子拉得老长时,一直如老僧入定般的静心禅师,身体终于微微一颤,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。

他缓缓睁开双眼,脸色苍白如纸,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,眼神中透着一股深深的疲倦。

“大师!”众人齐齐围了上来。

静心禅师摆了摆手,目光转向李浩然,虚弱地笑了笑:“李居士果然饱读典籍,见识广博,竟连我大禅寺的入梦心禅都知道,你说的没错,贫僧方才,正是施展了此术。”

他喘了口气,继续道。

“王大施主的灵慧,被困在混乱识海之中,好在此事发生至今尚不足三月,他的灵慧虽被冲散,却未彻底消亡,贫僧方才以佛光为引,诵经开路,总算是为他找到了归途,将那大部分失散的灵慧重新聚拢了起来。”

话音刚落,地上的王大忽然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,眼皮剧烈地抖动了几下,猛地睁开了眼睛。

他的眼神起初还是一片茫然,但很快,焦点便渐渐凝聚,他转动着眼珠,看到了跪在旁边的王二。

“二……二弟?”

一声沙哑而微弱的呼唤,虽然听起来还有些迟钝,但却清晰无比。

“哥!!”王二听到这声呼唤,积攒了数月的委屈、恐惧和希望瞬间爆发,他扑到王大身边,嚎啕大哭,“哥!你醒了!你终于醒了!”

王大看着痛哭流涕的弟弟,眼神中还带着一丝混沌和茫然,似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,但他还是本能地抬起手,想要去拍拍弟弟的后背。

静心禅师有气无力地说道:“扶他回床上去好生歇息吧,他的灵慧刚刚归位,意识尚处混沌,如同大病初愈,需要静养。短则三五日,长则十天半月,应该就能慢慢恢复清明了。”

“哎!哎!”王二连忙擦干眼泪,对着静心禅师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,额头都磕红了:“多谢大师救命之恩!多谢大师救命之恩!我王家,没齿难忘!”

说罢,他才小心翼翼地将他大哥扶起,送回了屋内床上。

众人看着这一幕,心中都松了一口气。

李浩然走到静心禅师身边,递过去一个水囊,关切地问道:“大师,您感觉如何?这入梦心禅,消耗如此之大,不知对您可有损伤?一天之内,又能施展几次?”

静心禅师接过水囊,喝了一口,苍白的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。

他摇了摇头,苦笑道:“静心修为尚浅,施展一次入梦心禅,便已耗尽了心神。至少要休养三日,才能完全恢复,一天之内,仅能施展一次。而且,能否成功唤醒,也全看机缘。今日能救回王大施主,已是佛祖保佑了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